、布政使,諡號“忠節”。後人譽為“儒門出將,書生知兵,較其功烈,近古未有也”。
羅澤南本是湘軍最早的重要創始人之一,甚至有人譽之為“湘軍之母”。曾氏在羅山墓誌中稱“湘軍之興,威震海內,創之者羅忠節公澤南。”
不僅如此,澤南用兵如神,知時識勢。他寫信給曾國藩,縱論吳楚形勢,又單騎面見曾氏,慷慨陳詞,剖析利病,規劃進止,認為:欲取久江、瑚口,當先圖碔昌;欲取碔昌,當先請嶽鄂之交。如若得手,即引軍東下,以高屋建瓴之勢,奪取久江,進而攻取天京。近代史學家認為,羅擬定的這一戰略是湘軍走向最後勝利的最重要步驟之一。
《清史稿》對他作了很高的評價。他的建議被曾氏採納,同治元年十月,曾寫信給其弟國荃,回憶這段往事,還深深佩服羅澤南用兵能識時務,能取遠勢。
於是澤南率軍攻取武昌,因求勝心切,親臨前線督戰,不幸於咸豐六年三月在碔昌城下中炮而死,湘軍遂失一名將。為避免動搖軍心,曾國藩將羅死之訊息封鎖,秘不發喪。
澤南自率湘勇轉戰瑚南、,瑚北,姜西三省大小二百餘戰,克城二十,以勇略善戰,道氣深重被譽稱“儒將”。曾國藩挽以聯雲:“步趨薛胡,吾鄉矜式;雍容裘帶,儒將風流。”最末一位武將是彭玉麟,字雪琴,號退省庵主人、吟香外史,祖籍衡永郴桂道恆州府恆陽縣,生於桉徽省桉慶府。
彭玉麟是著名清末水師統帥,湘軍首領,人稱雪帥。與曾國藩、左宗棠並稱大清三傑,與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並稱大清“中興四大名臣”,湘軍水師建立者、中國近代海軍奠基人。官至兩姜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兵部尚書。
彭玉麟長於計謀,應變有方,作戰勇猛,善馭部眾,在湘軍中素著威望。彭玉麟作戰時是出了名的足智多謀和無畏生死。
史料記載的小孤山之戰,當湘軍水師進攻小孤山時,太平軍“緣岸列炮,丸發如雨”,艦艇若無遮擋,水師官兵不得不思考“避炮子之方”。但試驗了很多方法都不奏效。
彭玉麟想出一招“以血肉之軀,植立船頭,可避則避之,不可避者聽之”。親自率先“植立船頭”,只說一句:“今日,我死日也。義不令將士獨死,亦不令怯者獨生矣。”
於是,親率湘軍戰船勇往直前,直撲小孤山,太平軍岸炮齊發,湘軍水勇則“出其矯捷之身手,與敏銳之眼光”,能躲則躲,不可躲則成仁,“有俯側避炮者,皆目笑之,以為大恥”。
在太平軍的猛烈炮轟下,湘軍死傷雖眾,但仍然“戰兩日破之”。彭玉麟十分高興,寫了一首詩:“書生笑率戰船來,江上旌旗耀日開,十萬貔貅齊奏凱,彭郎奪得小姑回。”並製為詩箋,分送好友。
可見彭玉麟真是“日日爭命於鋒鏑叢中”,“百戰功高,仍是秀才本色”。
第40章 運籌帷幄長才
在老曾右手的是文人四位:李鴻章,左宗棠,胡林翼,容閎。
右手第一人是李鴻章,雖然比左宗棠年輕,但是因為是老曾的學生,所以文人推他為首。
李鴻章(1823-1901),晚清名臣,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桉徽河肥人,世人多尊稱李中堂,亦稱李河肥,本名章銅,字漸甫或子黻,號少荃(泉),晚年自號儀叟,別號省心,諡文忠。
早年李鴻章進北經求學,拜多位名人為師。然而,最令李鴻章慶幸的是,他在初次會試落榜後的“乙丙之際”(即1845~1846年),即以“年家子”身份投帖拜在瑚南大儒曾國藩門下,學習經世之學,奠定了一生事業和思想的基礎。
當時,曾國藩患肺病,僦居城南報國寺,與經學家劉傳瑩等談經論道。報國寺又名慈仁寺,曾是明末清初思想家顧炎武的棲居所。
面對內憂外患,強烈的參與意識使曾國藩步亭林以自喻。他在桐城派姚鼐所提義理、辭章、考據三條傳統的治學標準外,旗幟鮮明地增加了“經濟”,亦即經世致用之學一條。
曾國藩增加的這一條,實際是最關鍵的。沒有這一條,前面的義理、辭章、考據作得再好,也沒有什麼用處。不用在現實世界中,等於前面的都是無用功。而且沒有實踐的檢查,到底前面的對不對,也無從得知。
為了經世致用的目的,而研究義理、辭章、考據,也為這樣的研究注入了活力,實際也為這樣的研究指明瞭方向。
其實,到底這樣的致力於經世致用對不對,從曾國藩和李鴻章這對師徒的成功經歷中便可一目瞭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