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了警示用的通訊工具,他提前發明了“孔明燈”派少量的偵察兵埋伏在高處和隱秘處,白天發現敵情就將能燒狼煙的孔明燈升起,晚上就升起很亮的孔明燈,有了這套預警裝置,安全性大大提高。他還買通了一些匈奴人,能在緊急的時候第一時間通知這邊的暗哨,再由暗哨傳送訊息。
馬雲龍還想了個損招,就是菜鼓勵老百姓與匈奴女子通婚。來到這邊境之外的老百姓,大多是犯了罪的囚夫,他們性飢渴著呢?鼓勵他們泡妞,娶國外女人,他們是求之不得。有了這群匈奴女人做擋箭牌,邊境上的老百姓會安全很多,而那邊的匈奴女人十分的願意嫁過來,女人誰不想過安定富足的好日子,反正嫁那不是嫁?身為女人就是嫁夫從夫,過安穩日子罷了。
馬雲龍起初擔心匈奴貴族們會阻止異族通婚,提議扶蘇找一些內地的,送給這些匈奴貴族們。這些精通房中術,準會將這些武大山粗,缺乏情趣的匈奴漢子們,弄得魂不守舍的,再由她們多吹枕頭風,或者探得些敵情,是最好不過的事。
諸事安排妥當,蒙恬有空就來纏著馬雲龍,請他告訴兔毛和羊毛脫脂變軟的秘訣。馬雲龍本不想告訴,但一想到蒙恬不是為己私慾,目的是造福人民,最後還是全部告訴了他。並且將製作石灰水的秘密也告訴了他,方法很簡單,估計現代社會的中學生都會,可到了二千多年前的秦代,那可是了不起的大發現。
其實馬雲龍也有自己的小算盤,這裡的羊毛和兔毛極多,如果他回去後成立一個毛筆加工廠,就可以聯合蒙恬這邊,從他這邊要來原料,以他的名義製造販賣,這對大家是雙贏!為什麼這樣說?一來蒙恬是軍人,他哪有閒功夫督造毛筆?二來這毛筆若由蒙恬發明,他再奏報到朝廷上,以後他馬雲龍造毛筆來賣,哪不是白賺的名人效應嗎?遠銷到各地,地方貴族誰不給蒙恬面子?
這段時間,有了馬雲龍的協助,蒙恬在長城內外治理得非常有成效,長城浩大的工程正有條不紊的有序進行,軍隊墾荒戍邊,軍需得到很大補充,士兵吃飽喝足,士氣也就跟著上來。特別是兩國通商後,蒙恬的軍隊得到大批匈奴良馬,部分優良的種馬按馬雲龍的安排,專門安排到馴養培育基地,許多優質的小馬駒得以誕生。蒙恬的軍隊騎著良馬,戰鬥力自然大大加強。
馬雲龍建議蒙恬不要放棄秦朝優勢兵種-戰車,戰車做為古代的坦克,在攻堅和防禦階段能起到顯著的作用,匈奴人其實最懼怕秦朝的戰車強駑,遇到它們只能有逃避的份。但戰車也有一個很大的毛病,就是速度慢,跑不過匈奴的騎兵,這也是以後為什麼戰車被騎兵取代的原因。
事物都有它好壞的兩方面,戰車跑不過騎兵,可以用車上的強駑所發射的箭來彌補嘛。馬跑得再快,也快不過飛行中的箭,只有增加駑箭的射程和連續性,戰車的效能定能顯現出來。
為了增加強駑的射程和連發效能,馬雲龍經過實驗,成功的發明了彈簧和十二連發裝置。彈簧透過精心設計的省力裝置,能很快很省力的將箭上弦拉滿,前一支箭發射完後,彈簧能迅速將儲置在下部的箭自動掛在駑上。這樣一來,駑可以很快的在短時間內將十二支箭統統射完。
試想一下,如果十輛戰車同時連續發射駑箭,不就相當於一百輛車的威力了嗎?如果有一百輛這種戰車,一邊追擊匈奴騎兵,一邊鋪天蓋日的發射駑箭,奔跑中的匈奴騎兵還能逃多遠?這樣子是實實在在的大大提高了秦軍戰車部隊的戰鬥力。估計十輛戰車組成的巡邏小分隊,匈奴大部隊都不敢輕易招惹。馬雲龍這些改良發明,奠定了蒙恬以後大破匈奴的基礎。
至於通商方面,曾經受到過扶蘇的阻礙,他擔心太多的鐵器和銅器流失到匈奴,會增強他們的實力。馬雲龍向他分析到,鐵器和銅器輸送不需要太好,只提供次品就行,夠匈奴老百姓日常需求就可以了,關鍵的是要保護好精通精煉工藝的工匠們的安全,對他們實行統一管理和保護。匈奴人得不到人才,光有鐵器和銅器有什麼用?造不出精良的武器,在戰場上就會形成不了戰鬥力。扶蘇認可了馬雲龍的建議,上書給始皇帝,建議對全國精於這方面冶煉和製造的工匠們,實行統一集中管理。
三個人精誠團結,互相幫助,馬雲龍有了一個很好的施展平臺,又得到蒙恬和扶蘇的大力支援,這是他這輩子以來最有成就感的時候。他更加的努力奉獻他的才華,儘可能的將現代文明成果用於二千年前的秦代,但很多是事與願違,因為秦代缺乏太多的物質基礎,這和智博士當初來到地球上是一樣的,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