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化了,與其說寫的是現實主義,不如說是浪漫主義。
林子軒把自己對於美好事物的想象強加在那群農民身上,把農村詩意化,對於新文學的發展來說,這不是一個好現象。
周作仁則頗為讚許,《邊城》中表達的美學觀念深得他心。
包括胡拾等人都發表了意見,認為這是新文學的一種寫作方向。
這種詩意化不是歐美化的詩意,而是來自於本民族內部的詩意化,是對傳統美德的追尋,是一種尋根。
當然,貶低者也有,這次他們不說林子軒文采差了,而是從另一個角度來批判。
林子軒沒有去過湘西,怎麼能寫出如此優美的湘西風俗呢?這或許是有人代筆。
林子軒對此嗤之以鼻,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麼?
按照這個邏輯,小說家寫的小說都要自己親身經歷一番,那小說家寫女人,就要先做一回女人,寫死人,就要自己先死一次,寫外星球,就要先去一趟外太空。
那不是小說家,那是神經病,小說家最重要的一個特質就是擁有豐富的想象力。
第一百二十二章 傳奇人物
現在的林子軒不是孤家寡人了,在文壇有自己的一幫小勢力,對於這種程度的攻擊不需要他親自出手反擊。
平禁亞是維護林子軒的急先鋒,他用筆名駁斥了“代筆”一說。
能寫出《邊城》這種作品的作者需要給別人代筆麼?自己發表出來名利雙收不是更好。
而且,寫歷史小說的作家只要研究歷史就能寫出小說,那麼寫湘西風俗小說的作家為什麼非要有在湘西生活的經歷呢?
看書和聽別人講述都能增加閱歷,還用得著找人代筆麼?
林子軒沒有參加過美利堅的內戰,照樣寫出了《亂世佳人》,這就是證明。
還有人認為林子軒背後僱傭著一個龐大的寫手團,否則怎麼可能那麼高產,兩年時間寫了幾百萬字,這極不科學。
鄭證秋能夠證明林子軒寫小說的速度,在去往美國的郵輪上,他們親眼看到了《亂世佳人》的問世,這點不容置疑。
林子軒沒有理會文壇上的風波,因為在8月14日,上海發生了一件大事。
孫仲山來到了上海,入住在法租界莫利哀路29號的別墅內。
那裡和林子軒所住的林公館都屬於黃浦區,距離並不遠,走路的話不到20分鐘,開車就更近了。
1922年6月15日,孫仲山因政見不合與粵系軍閥陳炯名決裂,被迫逃離廣州,在永豐艦上避難長達40多天,等待北伐軍回師救援。
然而,北伐軍回師受到阻撓,遲遲不來。
8月9日,孫仲山乘坐英艦“摩軒號”離開廣州,經過香港,前往上海。
雖然上海名義上屬於北洋政府管轄,但租界內北洋政府管不著。
而且,掌控上海的皖系軍閥盧永翔為了對抗直係軍閥想要和孫仲山結盟,所以對孫仲山來到上海並沒有採取什麼措施。
8月14日,孫仲山抵達上海,入住在一座歐洲鄉村式的兩層花園別墅裡。
這是1918年由旅居加拿大的華僑集資給孫仲山購買的。
以孫仲山在中國的聲望,來到上海自然引起了轟動,無論是華人還是外國人都相當的重視,上海不少政界和商界的領袖都前去拜訪。
林子軒在上海的商界算是小字輩,雖然很鬧騰,但實力太弱小,沒有這個資格,如果是他爺爺還差不多。
所以,他就沒有去湊熱鬧。
孫仲山每天要會客,應該會很忙,還是不要去打攪了,有時間在公共場合見一見就行了,也算是不白穿越一回。
然而,在8月20日,他收到了一份請柬,請他到莫利哀路29號做客,可以帶女伴,邀請人是宋子聞。
這顯得很奇怪,帶女伴說明不是一次正式的會面,更像是家庭式聚會,可林子軒和宋子聞還沒有那麼深厚的交情,反而有點小矛盾。
林子軒想了想就明白了。
應該是孫仲山有事情和他談,不過雙方地位差距有點大,不好直接邀請,就用了宋子聞的名義,算是青年人之間的聚會。
在這個時代,是很講究禮節的,不像後世那麼的隨意。
傍晚時分,林子軒帶著馮程程驅車前往,來到別墅前,有人把門開啟,請他進去。
林子軒原本沒有在意這個開門人,可仔細一看,嚇了一跳,差點沒把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