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有聲電影,他發明了一臺把留聲機的聲音和電影攝影機上的影象聯絡起來的電影機。
愛迪生的貢獻在於他在同一時間裡把聲音和影象同時記錄下來。
在拍攝時使用兩種感光效能不同的底片,一種攝取畫面,一種記錄聲跡。
經過一系列工藝處理,使聲跡和畫面合印在一條正片上,製成影片複製放映時,放映機附有還音裝置,在映出畫面的同時,能使聲跡還原為聲音。
不過這種發明仍舊存在缺陷。
首先,電影裡發出來的聲音在大劇院放映時帶有濃重的鼻音。
其次,聲音和畫面的同步方法仍不完善,演員必須將他們嘴唇的動作同留聲機唱片“重現”的聲音設法配合起來。
最後,還牽扯到技術專利問題。
有聲電影要使用留聲機的發音技術,製造無線電器材的大電氣公司於是成了有聲電影機專利權的佔有者。
電影公司要想拍攝有聲影片就必須要交納專利費用,在默片興盛的年代沒有電影公司願意出這筆冤枉錢。
反正拍攝默片也能賺錢,何必冒著風險去拍攝有聲電影呢。
這是有聲電影發明這麼多年還沒有獲得成功的原因所在,沒有人願意去拍攝推廣。
後來,有聲電影幾乎已被放棄了。
在1914年,上海維多利亞戲院放映了一次蠟盤發音的有聲影片,因屬實驗性質,故而沒有引起多少人的重視。
林子軒聽罷欣喜不已,他讓百代公司給他購買一套有聲電影的拍攝機器。
既然外國電影廠不願意拍攝有聲電影,我願意啊!
以後,第一部真正的有聲電影就是中國製作了,還能在世界電影史上留下濃重的一筆。
至於專利費,在中國你和我談專利費,你開玩笑的吧。
第四十三章 好一場大《雷雨》
對於有聲電影,林子軒有些想當然了。
就算購買了電影拍攝器材,也要有人懂得這方面的拍攝技術,這恐怕要找國外技術人員來協助拍攝,還有電影院裝置更新換代的問題。
總之,拍攝有聲電影的過程絕不會是一帆風順。
華納兄弟娛樂公司後來拍攝有聲電影,是因為公司快要破產了,他們只好放手一搏。
不過一旦成功,獲得的收益也是巨大的,華納兄弟娛樂公司正因為如此成為後世好萊塢的六大電影公司之一。
九月份的時候,歐陽予仟排演的話劇《雷雨》在上海新舞臺演出,邀請他前去觀看。
馮程程最終還是沒有參與其中。
上海滬江大學是教會學校,對學生出勤管理較為嚴格,她根本沒有時間參與排練。
加上馮敬堯的反對,馮程程和魯四鳳擦肩而過,不過這並不影響她看戲的熱情。
歐陽予仟是話劇界的大前輩,不說是振臂一呼,應者雲集,但隨便拉一個劇團來演出還是沒有問題的。
他這次和上海新舞臺合作,準備東山再起。
上海新舞臺是中國近代第一個具有新式裝置的劇場,也是從事戲曲改良的演出團體。
1908年7月,京劇演員潘約樵、夏約潤、夏約珊與上海信成銀行協理、曾任同盟會幹事的沈縵芸等,集資在上海南市十六鋪建立了新舞臺劇院。
主要編演京劇,也間有文明戲的演出。
上海新舞臺為了提高藝人的地位,改稱伶人為藝員,拒不應唱堂會,演員一律不用藝名而用真名。
新舞臺曾多次遷移,但始終堅持不去租界演出。
在經過文明戲的輝煌之後,從1917年開始,新舞臺開始走下坡路。
後來更是蛻變為專以滑稽噱頭和機關佈景取勝的演出場所,淪落成三流戲院。
1920年10月,汪優幼在新舞臺演出英國蕭伯納名劇《華倫夫人之職業》,遭到慘敗。
這次歐陽予仟排演的《雷雨》是上海新舞臺重整旗鼓的翻身之作,成敗在此一舉。
新舞臺老闆潘約樵對此非常重視,不僅邀請了話劇界名家助陣,還在《申報》上刊登了廣告,大張旗鼓的進行宣傳。
民眾戲劇社的鄭震鐸,陳達悲等人也在報紙雜誌上搖旗吶喊,稱《雷雨》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傑作,一種全新的戲劇。
一時間,倒也形成了規模不小的聲勢。
林子軒不是一個人來的,除了馮程程和妹妹林曉玲,還有一幫下屬,平禁亞、鄭證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