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中國近現代新聞事業的發端。
到現在已經過去了一百多年。
這一百年來,僅僅是上海一地就先後出現了數百種報紙,更別說其他地區了。有的報紙很快消失,有的報紙一直延續至今。
光是蒐集資料就要耗費數年的時間,還要從中整理出具有代表性的報紙,分門別類。
而且,中國的新聞行業牽涉到國家的變遷,政治的博弈,還有外國勢力的插手。
情況實在是太複雜了。
想要進行系統化和理論化的研究。不只是耗費時間的問題,還需要有這個能力和學識,否則弄不出像樣的東西來。
不過林子軒沒有打消妹妹的積極性。能夠讓她有點事情做也好,家裡會安寧很多。
他把妹妹介紹給了上海新聞記者聯合會的會長戈公震。
戈公震是上海著名的報人和記者,在新聞行業頗有聲望,出生於1890年。江蘇東臺人。
他在1913年來到上海。先是在書局做學徒,後來成為《時報》的總編輯。
1921年,上海新聞記者聯合會成立,戈公震是首位會長。
此人對於新聞行業的歷史知之甚詳,先後在上海國民大學、南方大學、大夏大學、復旦大學等學校講授新聞學。
不要奇怪這些大學的名字,它們大多是民辦學校,說難聽點就是野雞大學。
這些大學的畢業生很難得到國外大學的認可,不像是清華和北大那樣具有知名度。
這個時候。戈公震花費數年之功編寫完成了《中國報學史》,較為全面的敘述了中國新聞事業發展的歷程。可謂是一部難得的學術著作。
這讓林曉玲極為鬱悶,原本自己興致勃勃地準備大幹一場,卻發現人家已經做完了。
戈公震非常大方,他把還沒有出版的書稿給林曉玲觀看,希望這位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的高才生能夠提提意見。
在中國的留學生裡,學習新聞專業的並不多見。
林曉玲看完之後,結合她在西方學到的新聞理論,還真的提出了幾點建議。
《中國報學史》史料豐富,卻不夠系統,研究的不夠深入,沒有形成理論性的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