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紀漸增,身體大不如前,減少了社會活動,大多數時間都在家裡養病。
張康任對林子軒的到來頗為驚喜。
當初他幫助林子軒是想借助林子軒的官司改善華人在美國的處境,可以說懷著私心。
如今林子軒的名聲越來越大,被美國的主流媒體報道,成為了華人的驕傲。
在美國的華人社群,知道林子軒的華人比知道國內那些軍閥頭目的華人要多許多,他們認為林子軒代表著中國。
張康任想象不到林子軒以後會達到的高度。
正如《時代週刊》所說的那樣,這位中國的文學家還太年輕,未來有著遠大的前途。
他請求林子軒和生活在美國的華人見見面,說一些鼓勵的話。
就像是那篇寫給黑人的《我有一個夢想》那樣,可以鼓舞美國華人繼續抗爭,爭取自身在美國的生存權益。
不僅是為了這一代的華人。也是為了他們的子孫後代。
沒有人想自己的孩子生活在一個被歧視的環境中,無法入籍。成為二等公民,所以就算知道希望渺茫。他們也要堅持下去。
張康任永遠忘不了那個清晨,他們六個人輪流念著《我有一個夢想》,聲音在房間內迴盪,慷慨激昂。
那一刻,他感覺自己離夢想是那麼的接近,似乎觸手可及。
然而,幾年過去了,華人在美國的地位還是沒有改善,但他從來沒有放棄過。
林子軒被美國主流媒體報道的事情讓美國華人倍受鼓舞。不生活在這個時代的美國,無法理解華人的心情。
林子軒答應下來,這是他無法拒絕的請求。
他記得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需要中國作為盟友,在中國的爭取下,美國政府廢除了《排華法案》。
雖然在美國社會對於華人的歧視仍然普遍存在,華人很難進入美國的主流社會,可總算是讓華人看到了希望。
不過,那是二十年後的事情了。
此時。中國還處在軍閥混戰時期,段祺睿政府承認以前和西方列強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五卅慘案的談判遲遲沒有結果。
這便是弱國無外交的最好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