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京國出生於1910年,在上海受到商人陳果福的照顧。
1920年就讀於上海的萬竹小學,1924年就讀於上海浦東中學。
1925年10月,蔣京國來到莫斯科中山大學,是這所學校第一批中國留學生。
此時的蔣京國雖然還是位少年,卻透著上海人的精明,言語得體,態度熱情。
對待林子軒用的是晚輩對長輩的禮節。
林子軒接受了這個安排,在人生地不熟的莫斯科有個熟悉當地情況的導遊也不錯。
即便沒有蔣京國,他們也要找一位俄語翻譯,你不能期望莫斯科的市民會說漢語。
三人都來自上海,自然有不少的共同話題。
按照蔣京國的說法,莫斯科真沒什麼好玩的,和上海沒法相比,這裡的物資極為短缺,商店裡的商品品種單調,就連服裝都是同樣的款式。
別說是追求時尚了,只要稍微穿上鮮亮的衣服都會引起非議,被認為是資產階級情調。
更談不上娛樂,戲院裡演的是歌頌革命的戲劇,報紙和雜誌上是關於大革命的討論,出版的書籍都是讚揚新時代的小說。
根本見不到類似於上海的八卦小報。
上海和莫斯科是兩個極端,一個是紙醉金迷的十里洋場,一個是無產階級的革命堡壘。
在莫斯科的街頭。隨處可見宣傳革命的畫像和標語。
林子軒帶了相機,想要拍攝一些照片帶回去。發表在報紙上,算是對於蘇聯的印象。卻被蔣京國攔住了。
外國人在莫斯科拍照要經過當局允許,還要審查照片的內容,否則嚴禁攜帶出境。
林子軒沒想到這個時代的蘇聯已經如此戒備森嚴了。
其實,1926年的蘇聯算是較為寬鬆,因為斯大林還沒有完全掌權。
列寧過世後,蘇聯高層內部紛爭不斷,斯大林的主要對手是托洛茨基。
托洛茨基是俄國早期的革命家,列寧的親密戰友,被認為是列寧最有可能的接班人。在蘇聯民眾中擁有極高的威望。
列寧生前把鬥爭矛頭直指斯大林,並多次在病榻上要求托洛茨基代表他反對斯大林等人。
但斯大林聯合蘇聯其他高層一致排擠托洛茨基。
那些蘇聯高層為什麼選擇斯大林而不是托洛茨基呢?
因為斯大林不是天才,他不善寫作,也不善演講,工作成績平平,但博弈各方都能接受他,大家認為他沒什麼政治資本,性格簡單,容易被操縱。
結果卻是。斯大林沒成為任何人的棋子,反而是別人成了他的棋子。
在把托洛茨基這個最大的競爭對手趕出蘇聯政壇,流亡國外後,斯大林於1934年開始了大清洗計劃。逐步剷除他的對手,最終大權在握。
也讓蘇聯進入最為黑暗的時期。
和以後的蘇聯相比較,1926年的蘇聯可以說是陽光明媚。
除了老百姓貧窮點。國家不富裕,審查制度過於嚴格外。真沒什麼好的吐槽點。
林子軒抱著觀光者的心態走在莫斯科的大街上,體驗著這個時代的蘇聯。
莫斯科的市民要比其他地區的市民衣裝整潔。
雖然也有看起來像是流浪漢一樣的存在。卻並不多見,食品商店門口排著長隊,其他商店則乏人問津,幾乎看不到奢侈品的影子。
他還碰到鬼鬼祟祟試圖兜售古董的蘇聯人。
蔣京國介紹說那是以前俄國的貴族,私藏著一些家族傳下來的古董,專門賣給有錢的外國人,因為蘇聯人一旦發現,就會舉報。
或許是林子軒穿的服裝過於高檔,才引起了這些人的注意。
想要購買也可以,只是要當心上當受騙。
僅僅走了幾條街區,林子軒和馮程程就沒有了興致,除了建築不同,這些街區幾乎是千篇一律的景象,沒有奇特之處。
透過一座城市的景象就能看出這座城市所承載的文化。
晚上的時候,他們到戲院去看了一場戲劇,講述的是十月革命的故事,演的很不錯。
當然,如果每天都看類似的戲劇也會感到厭倦。
這不是說蘇聯就沒有經典劇目,至少柴可夫斯基的《天鵝湖》和《胡桃夾子》等經典的芭蕾舞劇還在上演,只是並不是每天都有。
林子軒對此頗為期待。
雖然他不懂得芭蕾舞,但也願意受到芭蕾舞藝術的薰陶。
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