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又將桌几上的檔案拿了起來,口中唸唸有詞……。
過了很久,高力士輕輕抖動了一下雪白的眉梢,眼中閃過銳利的精光,鼻子裡冷哼了一聲,“一群廢物……!”
PS:歷史上對高力士的評價有著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有宦官亂政的論調,也有忠臣護主的記載,但要是讓筆者說,高力士更像一個真實鮮明的歷史人物,豐滿的人物性格,有喜有悲,那些教科書上非黑即白的歷史人物並不是真正的人,生活裡也不可能存在這樣一個人,更像被揉捏的泥偶,為當權者服務的工具。
人沒有絕對的好與壞之別,只有相對和歷史時期的差別,用現代人眼光去看待歷史人物是有失偏頗的,放在當時的環境下,對於唐玄宗李隆基來說,高力士是一個完美的臣子,盡到了一個臣子應有的本份,這樣的人就算放到今天職場上,有那個領導不喜歡高力士這樣的人。
人又是偽善的,具有多重性,高力士在唐玄宗面前是一個善於揣摩上位者心事的宦官,在大臣面前又是一個手握生殺大權的權臣,就連皇親國戚見到高力士都要稱呼一聲“阿翁”、“大將軍”!
唐玄宗晚年迷戀楊玉環,但更器重和自己相處四五十年的高力士,同樣也正是放心高力士才會怠政不上朝,還不是相信高力士能夠幫自己處理好國事,好有時間專心研究音樂戲曲舞蹈,這有錯嗎?就人性來說,一個做了四十多年的皇帝,勤勤業業操持偌大一個帝國,裡面的艱辛只有自己和高力士知道,要怪只能怪封建王朝制度,安史之亂爆發時唐玄宗李隆基已經古稀之年,一個七十歲的老人還能掌握成為大唐的舵手嗎?
後世七十歲的老人已經退休在家,享受著現代退休制度的同時,絕對的權力帶來的是絕對的恐懼和危機,唐玄宗不可能放棄自己手中的權力,高力士同樣也不能,權力的傾軋從來都是血淋淋的,沒有絲毫的人性可言,這難道是唐玄宗和高力士的錯嗎?
筆者本書中沒有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只有活生生的人,他們和後世人一樣有自己的事業、家庭和朋友,也有自己的政敵和喜好怒罵,之所以用這麼長的篇幅說明這一點,只是想將歷史人物和當時的社會背景展示在讀者面前,好壞只有個人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