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6章 過年了

在院裡豎起一根很長很長的竹木杆子,杆子的底部埋紮在土裡,竿頂飄懸著紙或者布做的長條型旗子,迎風中抖動,這叫“幡子”。後來這種風俗傳到倭國,逐漸演變成了“鯉魚飄”。

在大門口也有活動,要換桃符、貼門神還有春聯。桃符是用桃樹枝幹削成的一對木片,一般塗成紅色,掛在大門兩邊,據說有辟邪作用。每年大年初一需要把舊的摘下來,再把新的換上去。如果有些窮人家,換不起新的也沒關係。把它摘下來,重新刷一遍紅漆再掛上去也ok。最早兩片桃符上,一片寫“神荼”,一片寫“鬱壘”,都是傳說中能鎮惡邪鬼的門神。

到了唐朝中期,由於皇室帶頭炒作,這哥倆被群眾更喜聞樂見的秦瓊秦叔寶還有尉遲敬德所代替。而且大傢伙覺得光是在桃符上寫倆名兒不夠過癮,直接把倆人的樣子給畫下來,貼在門上,這樣一來,似乎威力又大大的增加了不少吧!門神就是這麼來的。

至於貼春聯,原先一直以為從唐末五代起才有這習俗,不過,敦煌出土的文字資料已經可以證明,早在唐玄宗開元年間就有貼在大門兩邊的對偶聯句出現了。

過年喝的酒也很有講究,一種叫“屠蘇酒”,還有一種叫“椒柏酒”。屠蘇酒是中藥劑,由大黃、白術、桔梗、蜀椒、桂辛、烏頭、菝葜等七種藥材混合製成。據說,這兩種藥酒喝了都能起到驅邪解毒,延年益壽的功效。

唐朝人喝這兩味酒時,還有一個特別有趣的習慣,就是要從全家最小的孩子開始先喝。這是因為“先小者,以小者得歲,先酒賀之,老者失歲,故後與酒”,也就是說,小孩子在一天天長大,先喝酒是對他們表達慶祝的一種方式,而老年人在一天天老去,因此晚一些喝酒,以延緩他們的時間。

在喝酒時,席上會端一個“五辛盤”,裡面是一片青青綠綠的生辣氣沖天,分別盛放著五種蔬菜,有大蒜、小蒜、韭菜、蕓薹、胡荽。吃五辛盤是為了發散五臟六腑裡面積攢的鬱氣,這樣一來,可以預防時疫而不鬧病。

很多唐代的風俗流傳千年之後早已經失傳,這是甄乾在唐代過的第二個新年,發覺比後世更加的有閒情雅緻,不用擔心PM2.5的困擾,沒有現代文明所帶來的懶惰,完全是過年最早的初心。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