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9章 祭祖(二)

用。

玉帛作為供品也只能被皇族使用:神靈講究衣著飾物,祭品中少不了玉帛。《左傳》載:“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墨子·尚同》雲:“其事鬼神也,圭璧幣帛,不敢不中度量”。玉帛包括各種玉製禮器和皮帛,這是食物之外最常用的祭品。

遠古時期人也被當成供品祭祀:以人做祭品祭獻神靈,古代稱“用人”,後世稱“人祭”。古籍載,秦靈公時曾經用公主妻河,而戰國時魏國鄴地“河伯娶親”的鬧劇更是有力的證明。人祭中還有以童男童女祭神靈的現象。以童年人體作祭品,與仙家凌空御風、長生不老的追求相關聯。

有些地方祭祀還採用血作為供品:血是一種特殊的祭品。古人相信,血是有靈魂的,血能維持人或動物的生命,血有一種神奇的力量。作祭品的血有人血,也有牲血。

祭祀的場所總要在某些特定的地點舉行。一祖先的墳墓,在墳場墓地祭祀祖先神靈是較原始樸素的方法,俗稱上墳。二是自家的祠堂,各大姓巨族多建有大宗祠堂祀遠祖,富有者也多為高、曾、祖、父四代近祖建祠堂,少數還有為自己建祠堂者。

古代祭祖是隆重的宗族活動,村裡要演戲娛樂,熱鬧非凡。為了紀念先輩,弘揚祖德,凝聚宗親,禱求祖靈庇佑,要在宗祠內安設神龕,神龕內擺放先人的“家神牌”。神龕約三四米高,寬一米半左右;家神牌約一市尺高,寬三市寸。家神牌由兩塊木片合成,外塗黑漆或紅油漆,用金粉寫上已逝祖先(神主)姓名。兩塊木片合攏處,寫神主的生卒時日,有的還寫上官職簡歷。

始祖放在神龕最高層的中間,其餘的依次逐層排放。祭祖時就把祭祀物件的神牌請出放於供桌上。有些地方把祭遠祖和祭近祖結合起來,受祭祀的祖先人數眾多,便開龕門祭拜,不請出神位。

祭祖儀式由家主或者長輩牽頭,祭祖的前一天,就需佈置好祭堂。

祭祖的當天清早,整隻的豬羊魚擺上供桌,五牲祭品、糖果饌盒、飯羹茶酒等各種祭品整齊置於供桌之上,參加祭祖的男姓子孫後代,衣冠整齊、彬彬有禮地前來參祭。由支系或分支系派代表參祭的,都很講究禮儀,有次序列隊進場。

總司儀“通”唱禮,宣佈祭禮開始,主祭“宗子”及各司事者就位。

主祭在奉行各項祭拜禮儀時,都要跪下叩首、再叩首、三叩首。參祭的所有人員則在聽讀祭文和“飲福受胙”儀式時跪下,至最後“辭神鞠躬拜”也要跟主祭一樣三叩首。

祭獻禮儀包括上香、讀祝文、奉獻飯羹、奉茶、獻帛、獻酒、獻饌盒、獻胙肉、獻嘏辭(福辭)、焚祝文、辭神叩拜等。

祭禮結束後,將豬肉、羊肉等祭品分給參祭代表。也有將祭品用於宴請參祭人員,只給少數的行祭人員與鄉紳、長老等分發祭品。

平時如果有宗族與外姓外族發生糾紛,或打官司得勝,或械鬥得勝,或誓與之絕交,或族中出現“不肖子孫”,均視為需要臨時進行謁祖的大事。

祭祖場面隆重複雜,從清早一直到中午才宣告結束,這讓習慣了快節奏生活的甄乾非常不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