礙孝謙天皇要按照下國對上國,自降身份,以屬國國王的身份看見甄乾。
倭國表面上接受大唐的冊封,實際上關起門當自己的天皇,地位和大唐皇帝一樣的崇高。
隋時,倭國的聖德太子在致隋煬帝的國書中寫道:日出處天子致日落處天子,後來倭國派遣入隋的遣唐史覺得倭國之名不好聽,便更號日本,因近日出,以為名。
甄乾在到達肥前國之後,倭國的禮部派了一名小官員來了一次,明為宣慰,還賜酒賜宴。甄乾自然不能接受倭國天皇的賜酒賜宴,賜在《說文解字》中釋義:上對下或長輩對晚輩的一種恩賞,甄乾出使倭國,代表的是皇帝的威嚴,自己接受了倭國天皇的賜酒賜宴,豈不是自己承認了倭國天皇和大唐皇帝平等的地位,說輕了是甄乾不懂禮節,說重了是有辱國體,抄家滅族都夠資格了。
現在想來,當初的倭國天皇在賜酒賜宴的時候就沒安什麼好心,也難怪從那以後,甄乾再也沒有見到一個倭國禮部的官員,自己想進入京都拜見天皇的要求會遲遲沒有答覆。
其實甄乾心裡也清楚,一個國家雖小,但好歹也是一國之主,在法理和政治地位上說,是和大唐皇帝平等的,這個想法對於後世的甄乾來說比較容易接受,可是這個時代有自己的一套國際外交衡量標準,甄乾不想承認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