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峰列島北主島的一處山坳中,這裡是北主島警備軍營所在地,規劃中應該有五百士兵駐紮在此地,不過因為新兵還在訓練,這裡計程車兵人數不到五十人,顯得這裡空空蕩蕩的沒有什麼人氣。
這一日甄乾出現在這裡,跟在其後的全是身穿軍裝的軍官,只有甄乾和身邊一個身影略顯消瘦的年輕人穿著一身普通的常服,和顯得周圍顯得有些格格不入,卻沒有一個人臉上表示不悅之色。
今天和尋常沒有什麼不同,可是所有人心裡都清楚,今天將是一個特殊的日子,一個讓所有人激動和渴望的時刻。
在一片巨大的空地上,甄乾停下了腳步,面前放著一長排的桌子,這時桌子上沒有任何東西,那年輕人輕輕的揮手,立即身後幾個士兵將十個長條形的木箱抬了出來,用撬棍開啟木箱的木板,露出裡面擺放整齊的物件。
木箱中的物件很奇怪,既不是刀劍長矛,也不是火油彈和霹靂彈,而是一支支一米多長的鐵管鑲嵌在用桐油處理過的木柄上,看起來和唐人常見的武器都不一樣。
年輕人走到木箱旁邊,彎腰伸手從木箱中取出一支握在手中,又從另外一個木箱中取出一個四四方方的小木盒放在了面前的桌子上,雙手微微的有些顫抖,臉上的激動難以掩飾,表情更是莊重無比,好像握在手裡的物件是什麼寶貝似的。
這個年輕人正是甄三,他扭頭對著身邊之人道:“這是狼穴研製的第三代火槍,也是最接近主人要求的一款火槍,此火槍重約八斤六兩,長約一米二,槍管用最好的百鍊鋼打造而成,槍管內有兩條螺旋線,可以使發射出去的子彈旋轉,變得更加穩定,並且射程增加一倍,同時採用圓錐形定裝火藥,讓士兵在操作使用上更加的簡單可靠,下面就先有我來給各位演示一下如何使用華夏三型火槍……。”
甄三的話說完,除了一些知道火炮發射原理的人之外,大部分都是第一次聽到什麼火槍,什麼螺旋線,什麼定裝子彈,只是隱約從一些人嘴裡知道,這種武器將成為日常士兵手中最重要的武器,而且是非精銳嫡系軍隊不可能接觸,這讓火槍變得更加的神秘起來。
除了甄三之外,只有甄乾最清楚火槍的出現意味著什麼。
哪怕是親自制造出火槍的甄三也不是非常清楚火槍的出現,對於今後的戰爭真正的意味著什麼,只是從火槍的製造使用中,能夠感覺這種火槍威力極大,除了火炮之外,超過了所有認知武器的範疇。
甄三隻知道,火槍和火炮、火油彈、霹靂彈一樣,被甄乾成為熱武器,是一種使用之後能產生大量熱量的武器,至於其他的武器,則是被成為冷兵器。
至從甄三第一次接觸火藥之後,便在甄乾的刻意引導下開始研究各種火器,第一款火器並不是原始火槍,而是看起來有些蠢笨的火炮,火炮的發展在狼穴從也經歷了四代,第一代的火炮嚴格意義上來說都算不上是火炮,之所以會出現,完全是因為甄乾想讓甄三知道火炮的發展歷史。
第一代火炮是一個在圓柱形巨石中硬生生掏出的空洞,裡面只填充了少量的火藥,發射的也是石彈,發射距離也僅僅有十幾丈遠,除了聲音大一點之外,和火炮真的沒什麼聯絡,不過這正是歷史上第一門石炮的原型。
有了第一門石炮的演示,甄三知道了火藥在燃燒之後產生的巨大推動力,火藥的多少決定了推動力的大小,這種推動力越大,能夠發射的彈丸也越重,發射的距離更遠。
不過火藥的量不能一味的無限增加,當火藥的量超過了發射載體的承受極限時,就會發生炸膛的現象,石質的火炮自然不行,必須用更加堅硬的材料製作火炮。
在甄乾沒有任何提示之下,甄三第二代火炮材料採用普通鋼鐵,鋼鐵的確是製造火炮的最佳材料,可是甄三很快便發現,普通的鋼鐵雖然堅硬,可是太脆,沒有任何的柔韌性,而且在鑄造的過程中會有沙眼存在,幾乎打不了幾下就開裂了。
甄三的目光再次落在了青銅上,這種材料柔軟富有張力,要比普通的鋼鐵製造的火炮更加的耐用。
可是青銅材料取之不易,比鐵製火炮的成本增加二十倍以上,一門最小的火炮價值已經超過了三百貫,除非有大量的青銅供應,否則建造火炮就能將狼穴中的經濟活活的拖垮,所以狼穴中至今鑄造的火炮也沒有超過三十門。
第一代火炮採用石制,第二代火炮採用鐵製,第三代火炮採用了銅製,在這方面,甄乾對甄三並沒有太多的提示,一方面是自己知道的並不多,另一方面一個人的知識體系是長時間積累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