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原刷雄先看看吉備真備,然後又將目光投向了甄乾,這些日子甄乾對自己幫助很大,肥前國如今搞的有聲有色,有很大一半功勞都是出自甄乾,無形中對甄乾有了依賴。
“甄郎有何教我?”
看著藤原刷雄對自己恭謹的行禮,甄乾心裡腹誹不已,倭人都特麼的無恥嗎?需要自己的時候就對自己百般恭謹,是不是等到不需要自己的時候,就一腳踢開。
“不瞞兩位,至從我知道蝗災之後,有些事情我已經開始悄悄的做了,這裡有幾條不成熟的建議,請兩位過目!”說著甄乾把早就準備好的治蝗辦法交給兩人道:“防災的關鍵是消除百姓對蝗災的恐慌,百姓多愚昧,故有“蝗神”的說法,又有“蝗魚(蝦)互化”之說,或曰蝗即魚卵所化,蝗蟲飛入海化為魚蝦,又曰:旱涸則魚、蝦子化蝗,故多魚兆豐年之說,吉備君!我說的可有不對?”
藤原刷雄看向吉備真備,發現吉備真備臉上掛著苦笑,立即明白了他之前為什麼沒有問防災之事,原來是擔心蝗神一說。
見吉備真備不說話,甄乾繼續道:“開元四年,河南地區鬧蝗災。蝗蟲大面積肆虐,將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的糧食糟蹋了,百姓苦不堪言。有人認為蝗蟲是神蟲,不僅不能驅趕消滅,而且要祭祀。一旦發生大面積蝗災,往往被解讀為人間辦了錯事,上天降下來的災禍。災區有官員上奏皇帝建議“以德治妖”,蝗災的發生,皇上作為萬民之主應沐浴更衣齋戒謝罪,對上天感恩戴德,蝗蟲自會在地上趴著不動,最終遠離而去。”
“此言大謬!”藤原刷雄立即拍案怒斥道。
甄乾笑了笑道:“當今皇帝陛下也是這麼說的!駁斥道:這豈不是說朕不修德行,是朕將蝗蟲招惹來的,朕還有這麼大的本事。難道坐視蝗蟲吃莊稼不管,這是修德的表現嗎?之後皇帝巡察災情,在田間抓住一隻蝗蟲道:爾食朕百姓五穀,如食朕之肺腑。說完一口將蝗蟲吞進了肚中,試問蝗蟲真的是蝗神嗎?”
“當然皇帝吃一兩隻蝗蟲解決不了蝗災,當時的宰相姚崇有應對之法,便在田地裡挖大坑,設定隔離帶,然後築起火堆,蝗蟲因喜火撲面而來,燒死大半,其他的也是衝撞而亡,然後就命人就地掩埋,很快便有了成效。各地紛紛推廣姚崇的治蝗之法,災情大為緩解,當年的蝗災並沒有造成多大的危害!”
吉備真備熟讀唐史,自然知道當年宰相姚崇救災的事情,古代把蝗蟲當成蝗神,雖然儒學一方面說:不敬鬼神,另一方面卻說:祭如在、祭神如神在,什麼不語亂力怪神,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很多話在儒學中都是矛盾的,但民間卻是神怪堅定的支持者,認為蝗災是上天對人間降下的責罰,普通人應該承受,而不是去反抗,也就是逆來順受,這也正是統治階級希望看到的結果。
事情有些自相矛盾,其實理解起來非常簡單,那就是對統治階級有力的便大肆宣揚,不利的便肆意貶低打壓。
吉備真備心裡自然不希望看見西海道餓殍遍野,可是民意難為啊!自己有姚崇當初那樣的魄力嗎?
這時藤原刷雄已經完全明白了吉備真備擔憂,初生牛犢不怕虎,他心裡的顧慮原本就少,有整天想著如何幹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急忙問道:“甄郎,快把你的計劃都說出來,肥前國民風淳樸,沒這麼多的忌諱,民以食為天,我不忍看見治下的百姓忍飢挨餓,如果上天真的認為我救災觸犯了神靈,那就將怒火都讓我一個人承擔吧!”
吉備真備有些汗顏,至少藤原刷雄能慷慨激昂的說出這番話,可是自己是無論如何都不敢說的,自己的話代表了一半朝廷的威嚴,如果連鬼神都不敬了,那天皇祭祀天地祖宗,還有所謂的皇權天授豈不是受到他人的質疑,這樣的魄力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地位不同,看問題的角度就不一樣,吉備真備考慮的更多是政治意義,至於什麼災害反而變成了次要,但藤原刷雄看中的是自己在肥前國的控制力,反而比吉備真備更加的務實一些。
甄乾最討厭和政客打交道了,雖然死的都是倭人,但心裡還是對吉備真備這些人不喜,臉上雖然沒有表現出來,可是說話的眼神已經停留在藤原刷雄身上。
“所謂百姓愚昧,大多都是沒有教化的原因,一些愚夫愚婦那裡會有多少壞心事,之所以對蝗蟲奉若神靈,也是聽周圍一些鄉紳蠱惑,而那些鄉紳巴不得年年鬧災,才好趁機大肆斂財,災害一起,最高興的還不是那些囤積居奇的糧商,他們才是國家真正的害蟲,災害是危機,同樣也是機會,藤原君要想讓肥前國長治久安,不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