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17章 事情有點不好辦

高力士並非突發奇想招郝仁入京,而是楊玉環生辰那日,虢國夫人打了甄陵之後,監察御史王恆便因罪罷官還鄉,事情到這時並沒有結束,琅琊王家在朝堂上的勢力並不大,準確的來說是整個七宗五姓計程車族在朝廷上的話語權日漸輕微。

楊國忠已經放出狠話出來,誰要是幫王恆求情,就和王恆一樣回鄉種地。

這時候沒有人敢跳出來為王恆喊冤,大家都以為這是一件小的不能再小的小事情,誰都沒有把這件事情放在心上。

可是十幾天前,高力士聽見兩個小太監私下議論的時候,發現事情有些不對了。派人一打聽,差點把高力士嚇得魂不附體,整個偌大的京城私下中早就傳的沸沸揚揚了,說朝廷罔顧國法,為國出使大唐的甄乾如今生死未知,他的姐姐竟然被虢國夫人在楊玉環生辰壽宴上受盡侮辱,更加讓人心寒的事情還在後面,奸臣楊國忠竟然不顧廉恥派人去鹿泉縣霸佔甄乾的財產。

剛開始京城裡的人並不知道誰是甄乾,歷來皇帝腳下京城裡的權貴名人多如豬狗,甄乾是哪根蔥那根蒜,好像沒人聽說過啊!

高力士派人暗中調查,就在甄陵被打的第五天,王恆罷官還鄉的第二天,京城中便開始流傳出關於甄乾的詩詞和出使倭國的事蹟。

要說盛唐除了後世耳熟能詳的名人之外,流傳下來的詩詞歌賦數不勝數,每天京城之中如果不冒出十幾首佳作,那些名人開口都不知道如何打招呼。在這樣的氣氛之下,甄乾的詩詞彷彿在一夜之間被人發掘出來,什麼《愛蓮說》、《陋室銘》……,“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這些還都算不得什麼,畢竟詩詞做的再好,如果流傳不起來也是玉珠蒙塵。

古代文章大多數依靠口口相傳,看見一篇好文章不錯的詩詞會用紙筆記錄下來,然後和其他人一起欣賞,這樣的傳播速度在通訊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的時代並不算慢,因為文人的圈子會經常舉行詩詞鑑賞會,什麼時候有好的詩詞都會拿出來和別人一起鑑賞評價一番。

有另外一個圈子,這個圈子同樣詩風鼎盛,並且詩詞傳播的速度要比文人這個小圈子傳播的速度快上無數倍,通常在這個圈子裡流傳出來的詩詞會在第二天風靡整個京城,這個圈子就是青樓。

自古就有美酒、美人配才子的佳話,往往那些學富五車滿腹經綸的才子都會到這樣的地方博得美人的一笑,當然這裡也不是什麼狗屁不通的詩詞都能傳播起來的,要想博得美人千嬌百媚回眸一笑,不拿出一點真本事還真的不行。

《愛蓮說》和《陋室銘》雖是上上佳作,但這兩首詩詞畢竟是抒發作者內心的情感,青樓中雖有讚譽,卻無法產生共鳴,但是這時候《求佛》和《送別》這兩首樂曲突然出現了,一下子引爆了青樓中那些壓抑很久的幽怨和傷感,一時間甄乾的名聲傳遍了整個京城。

事情到這時也沒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可是偏偏有人傳出甄乾出使倭國,可能在海上遇難的訊息,立即便有好事者翻閱甄乾的過往和家族,開始有傳言,甄乾死訊剛剛傳來,便有惡徒在謀奪他的家產,威逼他的姐姐,逼迫他的姐夫罷官還鄉。

這些事情被有心人說的有鼻子有眼,彷彿親眼看見親耳聽見,不過等別人知道傳言中的惡徒姓名時,就連平時最急公好義義薄雲天的御史都悄悄的閉上了嘴,只能為甄乾白死默哀了。

說起來這種事情高力士知道也會懶得管,被楊國忠和虢國夫人打壓迫害的官員還少嗎?開始的時候,還有幾個愣頭青彈劾楊國忠和虢國夫人,不過等到那些彈劾之人都去了瓊州釣魚後,敢上書彈劾這兩人的聲音從朝廷上消失了。

王恆因為妻子被虢國夫人侮辱上書彈劾,這種事情在很多人眼裡都不是什麼大事,得罪了楊家罷官還鄉都是恩典了,要不是看重七宗五姓的影響,王恆能不能活著離開京城還真不好說呢。

可是就在十天之前,密諜司的一封密報出現在高力士的面前,密報上赫然出現了甄乾的名字,這讓高力士有些坐立不安了。

密報是從在新羅國經商一個商賈那裡傳來的,那個商賈在倭國見到了甄乾,也聽說甄乾出使倭國遭遇風暴的經過,如今甄乾正在倭國等候天皇的召見。

甄乾竟然沒死!

高力士現在恨不得這個甄乾死了乾淨。

既然甄乾沒死,接下來的事情可就有些棘手了,高力士可是清楚虢國夫人和楊國忠做的那些醜事,霸佔別人的家產算不得什麼,可是霸佔一個出使在外的使者家產,這就讓世人寒心了。

高力士感到非常頭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