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章 楔子

詳復,待下制書後再放榜,以防錄取不公。

唐代科舉的科目名目繁多,主要有秀才、明經、進士、俊士、明法、明字、算學等五十多種。其中明法、算學、明字等科,不為人重視。俊士等科不經常舉行,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後來漸廢。所以,明經、進士兩科便成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

唐初科舉制度多沿用隋朝科舉制度,科舉為隋朝初創,在經過明清兩代完善之後,後世人看來就顯得粗糙了。

唐高宗以後進士科尤為時人所重。唐朝許多宰相大多是進士出身。常科的考生有兩個來源,一個是生徒,一個是鄉貢。由京師及州縣學館出身,而送往尚書省受試者叫生徒;不由學館而先經州縣考試,及第後再送尚書省應試者叫鄉貢。由鄉貢入京應試者通稱舉人。州縣考試稱為解試,尚書省的考試通稱省試,或禮部試。禮部試都在春季舉行,故又稱春闈,闈也就是考場的意思。明經、進士兩科,最初都只是試策,考試的內容為經義或時務。

後來兩種考試的科目雖有變化,但基本精神是進士重詩賦,明經重帖經、墨義。所謂帖經,就是將經書任揭一頁,將左右兩邊蒙上,中間只開一行,再用紙帖蓋三字,令試者填充。墨義是對經文的字句作簡單的筆試。帖經與墨義,只要熟讀經傳和註釋就可中試,詩賦則需要具有文學才能。

進士科得第很難,所以在大唐流傳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說法。

甄乾考得是明算和明經兩科,難度不算大,二九年紀高中實為平常。但甄府重視的並非明經科,而是不起眼的明算科,其中的原因自然要從祖輩家學說起。

歷史上甄家出了不少的名人,唐代名醫甄權、甄立言,南北朝時代的數學家甄鸞,並著書立傳多卷,在當時廣為流傳,就算後世也有一定的影響,算起來家學深厚了。

這次甄乾能高中算學科,也算是繼承了祖輩的衣缽,甄府上下如何不歡喜雀躍。

同年三月授勳官九品,返鄉祭祖。

甄府聽聞甄乾返鄉,張燈結綵之時突然傳來噩耗!

“不好了……出大事了,甄大郎在城門口受驚落馬!”

訊息傳來全族震驚,事情很快水落石出,一名孟家女子在城門口叫賣攔於甄乾馬前,致使甄乾馬匹受驚失控墜馬不省人事,甄府將孟家女綁到縣衙大堂受審。

“明府!小民冤枉啊!”

縣衙“正大光明”匾額下,一名身穿官府的中年男子手中驚堂木重重的落下,“住口!刁民在城門口叫賣貨物,造成甄大郎驚馬重傷,你還有何冤情!來人……堂上喧譁者重打三十殺威棒!”

“小民冤枉!”

兩名衙役將堂下一位老人死死的摁在地上,臉上深冷的表情陰惻惻道:“有冤沒冤先打三十殺威棒再說!”

看在老人年歲已高,衙役手下留情,但三十殺威棒打完,老人已經淚流滿面,臀部血肉模糊,沙啞的聲音再次響起:“明府,孟家小女雖讓甄家大郎受驚墜馬,但當時城門口人潮如流,並非孟家小女一人過錯,還望明府詳查!”

堂上縣令冷哼一聲,不再理睬老人的蒼白辯駁,而是詢問一旁為甄乾治病的名醫道:“李大夫,如今甄大郎的病情如何?”

一旁身穿常服的李大夫搖搖頭道:“甄大郎身上的傷勢倒是不重,休息一月便可痊癒,可惜這次墜馬傷了頭,神志不清,嘴中盡說些聽不懂的話,恐怕受驚過度得了失心瘋,恢復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難啊!”

堂上縣令也惋惜的搖了搖頭,甄乾才學在恆州算是上等,算學一科更是頗有些祖輩風采,沒想到這樣的一個人才竟然落得失心瘋,就算最後治癒恢復也多半不能在做官了,再想到甄家的步步緊逼,不由得頭疼起來。

“孟老漢,剛才的話你可聽見,你口中喊冤,如果本官現在就判你,你一定不服,那你就將現場其他肇事之人指認出來,本官也好秉公判案!”

這不是為難孟老漢嗎?孟老漢瞠目結舌到哪裡去找出其他肇事之人,嘆息一聲把眼閉上。

見堂下孟老漢也無話可說,縣令也再出言詢問,驚堂木一拍大聲喝到:“本官宣判,孟小丫致甄乾受驚墜馬一案證據確鑿,至於甄府要求孟家賣身抵罪一說關係重大,本官不易接受,宣判孟小丫過失傷人,送入甄府為甄乾妾侍,終身伺候甄乾,堂下之人可有意見!”

甄府之人一聽竟然是這樣的結果,也太便宜孟家了,一個孟小丫能換一個甄乾嗎?就是孟家全家抵罪也彌補不了甄家的損失。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