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柳芳之說:“過江則為‘僑姓’,王、謝、袁、蕭為大;東南則為‘吳姓’,朱、張、顧、陸為大;山東則為‘郡姓’,王、崔、盧、李、鄭為大;關中亦號‘郡姓’,韋、裴、柳、薛、楊、杜首之;代北則為‘虜姓’,元、長孫、宇文、於、陸、源、竇首之。”
江南士族亦稱江左士族、江東士族、六朝士族。
江南八大士族在南梁末並未衰亡,大多數則由南北朝入隋唐,冠冕蟬聯,且家學禮法傳承不衰。
江南士族在唐政權中的地位和作用雖不及山東士族和關隴士族,但仍有一定的政治勢力,尤其在高祖、武后、德宗三朝,江南士族出身的宰相受到信重,發揮了較大的政治作用。
與六朝時相比,江南士族在唐代雖然整體政治、經濟勢力衰落,但仍有崇高的社會地位,保持著文化世家的傳統優勢,從而保證其子弟在晚唐時期失去門蔭世襲做官特權的情況下,復能透過進士科考試,維持家族世代官宦的地位與唐相終。
哪怕甄乾以前不知道江南八大士族,但醉仙樓在揚州開張之後,這些士族豪門想不知道都不行。
有唐一朝,對於士族豪門的打壓一直不斷,加上科舉制度的完善,士族的地位已經日落西山。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士族豪門手裡一直掌握著輿論的工具:書籍,即便是寒門出身的舉子,也多受到士族的拉攏,影響力依然存在。
甄乾很早就搞出了活字印刷術,可是卻遲遲的沒有拿出來,不是甄乾不願意,而是不想站在這些士族豪門的對立面。
掌握了印刷術,也就掌握了輿論導向,一旦廉價的書籍大規模的流行,底層的學子更加容易獲取到知識,也就不會依附於士族,這等於是釜底抽薪,這時候甄乾可不想當什麼出頭鳥。
說到底,唐代還是士族為主的朝代,只不過這個士族不是幾個大家族控制,而是由一個個小士族形成的團體掌控,真正出身寒門,能爬上高位的人少之又少。
聽說東南四大豪門出現在五峰列島,甄乾先是一愣,然後是一驚,目露疑惑之色。
東南四大豪門和甄乾根本沒有聯絡,這些人都不是善男信女,雖然現在在朝廷中話語權不重,但是在地方上依然是一言九鼎,對於東南之地有著完全的掌控。
從甄乾手裡掌握的情報來看,東南之地的豪門很少出現在倭國,不是他們不願意,而是這些豪門不想和江北之地的豪門發生衝突,家族中的生意也都是南下與胡番來往,運往阿拉伯地區……。
“可知道東南四大豪門來五峰列島的目的,還是路過此地,前往倭國?”
王天行聽到東南四大豪門出現在五峰列島,根本就沒有去打聽,這時才想起自己竟然把這麼重要的事情忘記了,一臉窘迫的望著甄乾。
甄乾抓起茶杯就想砸過去,想了想還是忍住了,這就是一個憨貨,和他嘔什麼氣,“派人去打聽一下,讓何管事出面接待,務必要問清他們此行的目的?”
王天行還想說什麼,那是東南四大豪門啊!雖然比不上五姓七宗,但在江南一地,影響力也是當仁不讓、無出其右,還以為甄乾聽到此事會高興,沒想到被甄乾噴了一臉吐沫,心裡有些憋屈。
其實王天行現在的心態就和後世老百姓聽到高官高官,突然出現在家門口親民時差不多,興奮還來不及,那裡想到許多。
從北主島到南主島距離不長,如果是陸路的話,來回也就是一個多時辰,可是從海上往返一次需要一天的時間。
甄三在五峰列島上考察之後,建議在五座主島之間架設浮橋,在主島和重要的小島之間架設橋樑,溝通五峰列島南北島嶼,方便島嶼之間的交通和管理。
這個時代架設浮橋並沒有多大的難度,不過架設橋樑就完全不同了,但這個計劃還是得到了甄乾的同意,如今五峰列島五座主島之間都鋪設了浮橋,溝通五座主島的道路也在緊張施工之中,預計再過半年的時間就可以完成通行。
傍晚甄乾正在和輕煙、葵姬用膳時,有人通知何管事派人從南主島回來,有要是和甄乾彙報!
甄乾放下飯碗趕到會議室,王倫和王天行已經在會議室等著了,甄乾走進房間時,看見一個二十歲上下的青年正在和王倫說著什麼,發現甄乾推門走進來,急忙施禮道:“見過島主!”
“何進,可是何管事傳來什麼訊息?”
“正是家父讓我趕回來向島主彙報……”,何進有些靦腆道:“的確是東南四大家族派船隊來倭國,一來是準備到倭國貿易,隨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