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好,琺華明華出晉城。
註解
幾種一道釉的出現朝代,藍釉是唐代燒成功的,黃釉也是唐代燒成,但燒的成功是明朝永樂時期。孔雀藍是元代燒成的,紫金釉,醬釉是宋代燒成的,描金是宋代成功的。明嘉靖出現描金好的產品。
琺華釉是明代在山西晉城燒成的。
251。幾種彩瓷的出現年代
青花鈷料起源唐,元代成功技藝強。
釉下銅紅起於元,五彩洪武出時忙。
萬曆五彩很成功,鬥彩宣德彩瓷揚。
成功應屬成化時,最早康熙瓷琺琅。
勾對粉彩出康熙,膠水勾白不均強。
雍正色正玻璃白,均勻深淺登大堂。
黃綠藍紅唐宋元,二元成瓷瓷更強。
明燒琺華在晉城,各色釉料因緣長。
註解
青花中的鈷料的應用最早起源於晉唐時期,但在瓷器上的大量應用,獨立應用是在元代,元代不但創造了二元制瓷法,而且對青花的應用也很廣泛和獨到,到明永宣是應用高潮。(注:隨著出土瓷的增加發現有些已定的瓷器歷史年代被改寫,在這一點上要尊重史學界的看法)。
最早用銅紅釉的釉下彩是元,所以釉裡紅是和元有關,到明洪武時已出現五彩,到明萬曆已成功用五彩瓷。鬥彩瓷在明起源於宣德,但明成化時期才燒製成功。康熙時應用琺琅料成功。對粉彩創造出了很好的紋飾,但因沒用白粉(玻璃白)所以彩色的深淺度不是太好,到了雍正時因用玻璃白在彩色的深淺度上非常成功,而且色彩也多。由於元代對瓷的工藝燒造成功和白釉瓷的成功,給後來的彩瓷才打下了白紙一般的繪畫地面,給上彩釉創造了條件,明代宣德時在山西晉城燒出了無高嶺土為胎的琺華瓷,也可稱陶(因胎100%是無瓷,但器面釉彩華麗)。
252。五彩
五彩火溫超粉彩,青紅黃綠一次畫。
青花五彩也曾有,釉上美色貫天下。
註解
青、紅、黃、綠、黑為五彩,五彩的燒製溫度超過粉彩30℃~60℃。因此也稱硬彩,玻璃質不如粉彩。五彩的每種色是沒有深淺的過渡色。先燒青花後又燒五彩時叫作青花五彩。對紅、綠、黃三彩白瓷,從廣義上也叫五彩一種,細分時叫紅綠黃三彩,這是針對粉彩、五彩的軟硬彩的區別上古瓷界長期的叫法。
253。無光亮橘皮色釉
瓷有一種橘皮釉,光亮不足橘皮重。
褶皺似絞很明顯,多出清代乾後用。
註解
乾隆時期出了一部分橘皮釉器件很重要,帶有小褶皺的瓷器,在這些瓷器上透明釉很少,幾乎不見透明釉,民間稱為雞皮釉或橘皮釉,用四十倍放大鏡見很像絞胎釉,釉中旋渦及渦的多變很明顯,但幾乎無泡。但這部分瓷的繪畫,製作水平很高。
254。哥釉加彩
哥釉加彩看哥釉,古瓷哥釉老藝重。
看了哥釉知*,再看彩釉真假透。
註解
只要是開片器又罩釉的,不管是一道釉還是多色釉的、開光的、ˇˇ都要看開片的哥釉部分,哪怕是區域性,也要認真的用三四十倍放大鏡看一下,因為老瓷應該是用老技術燒的哥窯坯。
255。說釉層
胎表有釉五六種,各自不同透種種。
釉層老化透明變,環境變化有多種。
釉層隨變有不同,釉變不亮折射影。
高亮顯光釉層新,釉厚釉好新舊懂。
註解
瓷器的表面塗的釉子有五、六種,如透明釉、混濁釉、泛黃釉。但是要想鑑別新老一定要用鏡看釉層與釉之間的老化程度,釉與胎面的老化可引起對亮透釉的折射,因此老的沒有浮光,而胎釉之間也有變化,即:不那麼透徹。
256。釉色真假辨
青釉紅釉錳鐵展,過手觀鐵難走眼。
低溫熔釉用青鉛,鐵高錳少洋色顯。
百分之一百分三,鈷料氧化斑和點。
有鐵有錳又有鉛,假貨拙劣細看邊。
註解
青釉和鐵紅大部分都可看出含錳鐵的鏽色痕跡,這一點掌握住看走眼就少。當時的熔釉是靠鉛做熔劑的,鐵多錳少是進口料,含鐵達到百分之一和百分之三之間,鈷料是利用氧化鈷,對幾種鈷料認識不那麼清,對所需鈷料成分和雜質分離不好,粉碎和摻混都不像現在這樣精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