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著自己的兄長是趙風。”
“整體想著戰場立功。”
“然後天天到我們大營來挑釁!”
“溫侯忍無可忍,這才率兵出去,想要教訓一下趙雲。”
“當天就斬殺趙雲一千七百餘騎兵,我們只損失了一千餘騎。”
“而且之後我們的戰事,也一直都處於優勢。”
“如今雙方打了大半個月,溫侯損失一萬餘人,趙風那邊少說也死了一萬八、九千人。”
“具體戰況,都在戰報裡寫的清清楚楚。”
“只要袁州牧,給溫侯增兵一萬人,溫侯就有信心消滅趙風所部。”
袁紹示意了一下旁邊的小校。
小校快步走到魏續的身前,接過戰報,然後轉交給了袁紹。
袁紹開啟竹簡看了一遍。
嘆息道:“溫侯怎麼就和趙風開戰了呢?”
“我們和趙風早就有言在先。”
“趙風是不會主動進攻我們的。”
“這也是為什麼趙雲會屢次挑釁,但卻不進攻的原因。”
“如今溫侯在清河國與趙風交戰,雖然取得了優勢,但想要取勝也不容易。”
接著說道:“而我們這些日子,也一直在與公孫瓚交戰。”
“如今兗州刺史曹操,還在領兵與公孫瓚作戰。”
“等孟德回來,就需要我率兵去與公孫瓚交戰了。”
“我現在哪裡還有兵馬,去給溫侯增援?”
魏續一拱手:“這也不能怪溫侯。”
“如果有人屢次三番的挑釁袁州牧,想來袁州牧也會忍不住的吧。”
“依在下來看,這就是趙風故意的!”
“而如今戰事已經打成了膠著狀態。”
“如果袁州牧不派兵增援,溫侯可能會因為兵少的原因,最後不得不撤。”
“那麼清河國,可能就會被趙風拿去。”
“即便趙風不進攻清河國,也會被黑山軍的眭固率兵佔領清河國。”
“到時候袁州牧這個冀州牧的職務,就只是擺設了!”
魏續這話就是攻心。
因為冀州鉅鹿郡和魏郡在黑山軍手上。
河間國和渤海郡,已經被公孫瓚奪下。
只有中山國、安平國、清河國、趙國,還算是袁紹的治下。
但實際上,中山國的糧食賦稅,根本無法運送給袁紹。
走鉅鹿郡會被黑山軍搶,走安平國,也會被公孫瓚搶。
而以目前的情況來看,中山國遲早也會被別人奪走。
趙國則已經被黑山軍包圍了。
糧食賦稅也運不出來。
黑山軍不派人去進攻趙國,倒是讓人比較詫異。
當然,他們不知道,其實趙國已經暗中投靠了趙風。
而張燕顯然知道這事,所以沒有對趙國動手。
如果清河國在一丟。
那麼安平國自然也會丟掉。
等於袁紹這個自領冀州牧的人,連冀州一塊郡地也沒了。
這就十分尷尬了。
當然,如果袁紹打敗了公孫瓚。
那麼不但可以收回渤海郡和河間國。
中山國、安平國,也自然會心向袁紹。
袁紹臉色迅速變換了幾次,最後依然搖了搖頭:“只要打敗了公孫瓚。”
“不但可以收回冀州各郡,連青州也唾手可得!”
“如果我們與公孫瓚的戰爭失敗。”
“即便溫侯打敗了趙風,冀州、青州,依然還是公孫瓚的!”
第六百章 給與不給
魏續知道,秋收過後,袁紹迅速把冀州治下的糧食賦稅,超額徵繳。
這就導致,即便公孫瓚拿下了河間國和渤海郡,短時間也得不到太多助力。
只有能到來年收割冬麥時,這些地方才會提供出新的糧食賦稅。
但知道歸知道,魏續索要兵馬的任務,依然沒有完成。
臉色開始變得難看,對袁紹一拱手,不甘道:“那袁州牧,難道就不管溫侯與趙風的戰事了嗎?”
袁紹搖了搖頭,婉拒道:“不是我不管溫侯與趙風的戰事。”
“而是我現在也有心無力。”
“魏將軍回去轉告溫侯。”
“就說既然短時間內,無法打敗趙風,就不要與趙風繼續交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