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吃早餐 第五章(1)

看醫生,害的相思病也該看看

假如說愛情是一種疾病的話,那麼疾病也同樣是一種愛情了。因為在本質上,它也是“從黑暗中飛來”,讓人不可預計,而且是使人盲目的。長著翅膀的丘位元或者一場傳染病,當它們正在來臨時,你都沒法看到。

就像我們所知道的那樣:一則笑話並不是在所有的地方都能夠行得通。把俄羅斯人逗得鬨堂大笑的笑話,卻能讓索馬利亞人變得眉頭緊鎖。當然,反之亦然。但的確有一些笑話,能夠跨越國家界限,四海流行。

一個男子打電話給醫生:

“醫生,我該怎麼辦?我的朋友剛剛暈倒死掉了!”

“第一件事情就是要確認他的確已經死了”

“好的,等一下……”槍響了一聲。“現在幹什麼呢?”

或許,這則笑話並不像蒙提?派森組合(Monty Python是英國著名的六人喜劇團體。)所表演的喜劇作品一樣具有超現實主義的滑稽精神,因為,它使人因笑而死。但在一個有關具備普適性吸引力的笑話研究中,這卻是一則“世界上最好笑”的笑話。在緊急狀況之下的無可奈何、醫生和呼叫者之間錯誤的資訊傳達、它的悲劇性後果、呼叫者以熱切坦率的態度所提出的最後一個問題—這則笑話把這些元素組合到了一起,從而在聽眾那裡激發起了某種情緒。它在讓人難以忍受的同時,將微妙的情緒展現得淋漓盡致,所以這在所有關於醫生的笑話之中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了。

但是,為什麼會有如此之多的笑話是關於醫生的呢?為什麼沒有那麼多有關獸醫或者園丁的笑話呢?原因在於,人們總是傾向於去取笑那些把我們搞得緊張兮兮的事物。而在關於醫生的這個例子之中,把我們搞得緊張兮兮的事物恰好就是他們身上所具備的權威性。

就像是法國偉大的批評家莫里斯?布朗肖—《黑暗的托馬斯》是他最著名的作品—在一則發生在醫院中的故事中所寫的那樣,“我非常喜歡醫生們……然而令人感到煩惱的事情是,隨著時間推移,他們會變得越來越有權威。有些人或許沒有注意到這一點,但醫生們的確就是醫院裡的‘國王’”。從我們稱呼她(或者他)為醫生的那一時刻開始,我們就意識到了醫生們所具有的權威。僅僅是發出“醫生”這個單詞的聲音—這是一個稱呼,而不是一個名字—就已把我們放到一個不公平的地位上去了。不管你患上何種疾病,都必須由醫生來決定。因為醫生擁有我們普通人所缺乏的那種診斷病症的經驗。但在所有推進醫療健康體制改革的努力之下,病人變成了消費者,而且據說這讓病人們處在一種相對有利的地位上。然而,病人和醫生之間力量的消長卻依然沒能動搖醫生的這種優勢地位。醫生的話再不靠譜,他們也能夠對我們的病情做出清晰的診斷。更何況他們還能夠治癒我們所患的病症。正由於病人們對醫生的這些預期,所以醫生們的權威更被無限放大。除此之外,我們特殊的身體狀況讓我們不得不處於弱勢的地位,這也就是我們要看醫生臉色的原因。毫不稀奇,醫生這種職業也患上了一種源於它自身的弊病,就是一種過分傲慢的“上帝綜合徵”(God syndrome)—他們自以為自己是上帝。

並不僅僅是因為醫生們擁有專業性較強的經驗,事實上,他們的“天賜”權威還有另外一個產生渠道,那就是源自病人們的盲目性:假如病人對於自身的狀況沒有如此“拿捏不定”的話,醫生的這種權威性效果就將大打折扣了。你可以反駁說,自從人們私底下上網“Google自己病情”的習慣開始之後—自我診斷已經得到了正面的激勵—對於我們身體系統的運轉情況,我們知道的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多。不僅如此,我們還已經習慣在到達候診室之前瞭解自己的病情,並在看診時自己知道的和醫生知道的一樣多。的確沒錯,我們對於自己病情的瞭解已經多到了讓我們自己變成了所謂的“專家型病人”(expert patient)了。為了減少一部分責任,醫療機構當然也願意我們變成這樣一種病人。但不管我們的自我檢查有多麼深入,我們依然要請醫生對我們的病情做出最終診斷。這不僅因為醫生是唯一能夠對我們的健康狀況發表意見的人,還因為我們在關鍵點上沒有資格對自身的情況做出正確估量。因為我們常被侷限在“只緣身在此山中”的狀態之中。即便我們的病情是肉眼可見的—比如說出疹子、劃傷或者是腳趾囊腫—我們個人對真實病因的認識也都遠遠不夠。我們的自我感覺必須得到醫生的認證,必須讓醫生來完成最後的“臨門一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