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與蘇格拉底吃早餐 第一章(3)

看著你試圖把自己藏在棉被下面去躲避現實,康德將會爭論說,在醒著的狀態之下,你認為車輛通行的聲音是一種噪音,但這最多也只不過是一種感知而已,你並不一定需要做出一個理性的判斷。而且,你的理由可能是你自己的確依然非常睏倦。正因為如此,你怎麼知道這種你所聽到的噪音真的就是噪音,而不是你在慍怒之下的一種反應呢?你伸手拉過棉被的這個舉動,是康德所稱之為“純粹理性”—對於萬事萬物都適用的一種普遍真理—的行為,還是隻不過出於懶惰和逃避的個人反應呢?

你或許會想象出這樣的一種狀態:你居住的那條街道上的所有人,都和你一樣對這種噪音憤懣不已。但是,即便你真的對你的鄰居們進行了調查,而且他們也都一致認為,你們這條街道早上的交通狀況真的令人感到頭疼,在康德看來這依然不是一個能夠令人打消疑慮的答案。他所正在尋找的不是一種完全根據經驗或者*選擇所得出的真實,而是一種更加持久的東西—純粹理性,它又一次被提起—對於任何的闡釋、個體或者集體來說,這種東西都在它們之上、超越它們或在它們之前,它的本質在於反映真實。假如你因此認為康德是不切實際的、教條主義的或者是過度嚴苛了,那麼你唯一所要做的事情就是提醒自己可能犯了“膜拜確定性”的毛病,即對於一件事情,百分之百的人都相信它是真實的。但是,或許百分之百的人都是被它給迷惑了。對於某些事情普遍的信仰,並不等於普遍的真實。而康德的做法正好與哥白尼的做法完全一致,後者是位波蘭科學家,他在1514年證實了地球繞著太陽旋轉。雖然在那個年代,所有的人都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但事實上所有的人都錯了。

毫無疑問的是,和其他的很多事情—誕生、死亡以及完成婚姻大事,這裡只列舉了少數幾個例子—不同,睡眠是哲學中有關醒來的爭議之地。即便是它的確為“你是存在的”這一論點提供了堅實的支援,但它依然不能夠為你的感知提供令人信賴的支撐。而且,就在醒來這種狀態在很大的程度上減輕了你的疑問(笛卡兒認為)的同時,它立刻就被一個新任務給取代了—它需要去證明你在早晨所感受到的第一件事情,它擁有堅實的意義(康德認為)。

這一天才剛剛開始,而你已經進行了一次非常具有哲學性的測驗。而且,假如哲學對於這些問題是以如此深入的程度來進行思考的,那麼它或許就不是哲學而是宗教了。事實上,在理解醒來的這個問題上,它對很多宗教起到了最大的輔助作用。跟其他的任何事情都不一樣,醒來這個動作,在一個比較淺的層次上,結束了生與死之間的關係。睡去就像是死亡,而醒來則像是一次又一次的新生。然而,這種關係並不僅僅具備隱喻性的含義,因為當你睡去的時候,毫不誇張地說,你其實並不能夠保證自己還能夠再一次醒來。

設想一下,假如基督教中沒有耶穌,那麼它其實就沒有太大的意義了。但假如說只有耶穌而沒有耶穌復活的話—他曾斷言:在被羅馬士兵們釘死在十字架上3天之後,他將從墳墓中復活過來—那麼耶穌的存在,其實也並不具備多大的意義。直言不諱地來說,基督教其實就是一種有關醒來的宗教。拋開所有覆蓋其身上的神秘之處,它所深信不疑並按照字面意義上來說就是:死亡,只不過是一種沉睡。而且,取決於你自己的意願,假如你能夠正確地度過自己一生的話,那麼當你死後再次醒來之時,你將身處天堂之中。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與蘇格拉底吃早餐 第一章(4)

眾所周知的“復活”是一種平凡的奇蹟,超然但是瑣屑,雖受到祝福但卻陳腐不堪。在20世紀中期,英國一位藝術家斯坦利?斯賓塞①,創作了一副以“復活”為名的畫作。這是一幅機敏稚拙的圖畫,它為“復活”這一主題煥發了新的光彩。這幅畫的內容描述了英國一個鄉村裡的人們從自己的墳墓中走出,穿著睡衣,伸著懶腰打著哈欠,就好像他們只不過是剛剛從睡夢中醒來一樣。這幅畫做了與基督教同樣的事情:它將死亡當成是一種沒有威脅性的間隔狀態,而不再讓死亡變成是一種引人恐慌的事情。只要你曾經說出過自己的期待,你就能夠期待著自己有機會在天堂裡醒來。

但毫無疑問的是,假如在基督教中是如此強調“再度覺醒”的話,那在一定程度上它的職責就是消除掉其他的可能選項。也就是說,當你睡去之後,你就將不能夠再次醒來了。在這後面的一種觀點之中,與其說死亡就像是睡去,而你也將會從中再次醒來,不如說睡去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