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草地、沼澤和荒地這些公共用地則沒有固定的主人。一些貴族利用自己的勢力,首先在這裡擴大羊群,強行佔有這些公共用地。當這些土地無法滿足貴族們日益擴大的羊群需要時,他們又開始採用各種方法,把那些世代租種他們土地的農民趕出家園,甚至把整個村莊和附近的土地都圈起來,變成養羊的牧場。
曾經有一群農民在向國王控訴一個叫約翰&;#8226;波米爾的領主的上訴書中寫道:
“這個有權有勢的約翰&;#8226;波米爾用欺騙、暴力佔有您的苦難臣民——我們的牧場,這些土地是我們世代所擁有的。他把這些牧場和其它土地用籬笆圍上,作為自己所有。
後來,這個約翰&;#8226;米波爾又強行奪取了我們的住宅、田地、傢俱和果園。有些房屋被訴毀,有些甚至被他派人放火燒掉,我們被強行驅逐出來。如果有誰不願意,波米爾就率領打手包圍他的家。這些人手持刀劍、木棒,氣勢洶洶,兇猛地打破他家的大門,毫不顧忌他的妻子兒女的號哭。
約翰&;#8226;波米爾為了圈佔我們的土地,不惜將我們投入監獄、毒打、致殘,甚至殺害,我們現在連生命都難保全。”在這種強行的圈地運動中,農民以前以各種形式租種的土地,無論是以前定下的終身租地,還是每年的續租地,都被貴族強行圈佔了。這些成為牧場主的貴族們還互相攀比,使他們的牧業莊園變得越來越大。
英國的圈地運動從15世紀70年代開始一直延續到18世紀末。英國全國一半以上的土地都變成了牧場。在圈地運動的發展過程中,雖然英國國王也進行了一定程度的限制,頒佈了一些企圖限制圈地程度的法令,但這些法令並沒起多大的作用,反而使圈地日益合法化。
為了使被驅逐的農民很快的安置下來,英國國王在頒佈限制圈地法令的同時,也限制流浪者,目的是讓那些從家園中被趕出來的農民,去接受工資低廉的工作。凡是有勞動能力的遊民,如果不在規定的時間裡找到工作,一律加以法辦。通常,對於那些流浪的農民,一旦被抓住,就要受到鞭打,然後送回原籍。如果再次發現他流浪,就要割掉他的半隻耳朵。第三次發現他仍在流浪,就要處以死刑。
後來,英國國會又頒佈了一個法令,規定凡是流浪一個月還沒有找到工作的人,一經告發,就要被賣為奴隸,他的主人可以任意驅使他從事任何勞動。這種奴隸如果逃亡,抓回來就要被判為終身的奴隸。第三次逃亡:就要被判處死刑。任何人都有權將流浪者的子女抓去作學徒,當苦役。 亨利八世和伊麗莎白兩代國王統治時期,曾經處死了大批流浪的農民。圈地的結果,使英國的農民數量越來越少,失去土地的農民只好進入城市,成為城市無產者。為了活命,他們不得不進入生產羊毛製品的手工工場和其它產品的手工工場,成為資本家的廉價勞動力。在這種手工工場裡,工人的工資十分低,而每天則要工作十幾個小時。 18世紀後,英國國會透過了大量的准許圈地的法令,最終在法律上使圈地合法化,英國農民的人數為此減少到了有史以來的最低數量。 圈地運動為英國的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這種“羊吃人”的圈地運動,為它準備了大量的、除了自己的勞動力之外一無所有的勞動者。
金山縣新城專案施工人員與當地村民發生衝突,導致村民曾某被燒傷。昨日,記者從市第一人民醫院獲悉,曾某仍處於危險狀態。 上午,縣有關單位組織100多人、七八臺推土機到某村施工,沒有在徵地協議上簽字的曾某等6人帶著三四個液化氣罐、汽油等,站在自家的菜地裡,阻止推土機透過。衝突過程中,液化氣罐被引燃,全身澆有汽油的曾某全身大面積被嚴重燒傷,另有幾名農民及徵地人員受傷。縣委宣傳部稱,事發後,曾某當即被緊急送往醫院救治,縣主要領導帶領相關部門負責人迅速趕赴現場,及時控制事態,並組織力量全力救治傷員。
據悉,此次徵地涉及某村1組100多戶農民,共有300多畝地。徵地後,該處將用來進行商業開發。縣委宣傳部稱,縣委縣政府已在施工現場設立群眾工作部,組織專班進村入戶,傾聽群眾訴求。公安機關已依法將現場參與毆打他人的施工人員丁某、簡某和張某3人行政拘留。事件發生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要求金山縣全力救治傷者,同時組成由市委政法委牽頭,公安、監察、國土等相關部門參加的工作專班,對這一事件依法依規進行調查處理。
一個即將失去土地的農民曾某某,用點火*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