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胡國作陪,更像家宴,黃芸藉故離開,酒席上端上了玫瑰紅,點燃了蠟燭,多了幾份溫馨和曖眛。孫鋒頻頻給李莉兩口敬酒,也真誠歡迎他們回金山投資。
這是孫鋒任縣委書記後以家宴形式宴請的第一位客人。他很釋然,像是了結了一筆前世的債,他親手為他的圍城之外的感情畫上了句號。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二十九章 旅遊文化興大縣 清江排名有金山(2)
孫鋒看見清江省委辦公廳的《調研參考》中關於清江省文化旅遊興縣的排名中,金山榜上有名。市委研究室主任呂青林用傳真發來了一份考察報告的摘要。孫鋒認真看了,作了批示,縣委辦公室發了簡報。
金山縣委、政府在文化建設和文化旅遊產業的發展中始終堅持打民族牌。在土家族民俗基本消失,全方位漢化的金山,官方和民間的主流意識中有一種精神合力,那就是我們是土家族的後裔,是土家族“唯一”的發祥地,並以此為契機,把土家文化看作是一種特殊的生產力,形成了“唱唱跳跳自出生產力”的社會共識,並作為歷屆縣委、縣政府的施政理念引導著決策方向。一是長效政策,重點決策。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金山縣委、縣政府就制定了文化興縣戰略,把文化建設作為全縣的形象工程來抓。在檔案中規定,無論哪屆班子,都必須將文化建設作為全縣的重要工作來抓,要作為班子的重要研究課題,要作為班子的重要決策內容,要作為財政重點投入的事項,並十分注重文化決策的成果轉化,從人力、物力、財力上給予重點支援,形成了長效投資文化建設的良性機制,每年縣財政撥付250萬元的專款用於文化建設。二是文化整合以土家文化(巴文化)為主調。為了打造土家族文化品牌,樹立“生態金山、信譽金山、文化金山、和諧金山”的形象和金山是土家族唯一族源地的理念,縣委、縣政府採取一切手段鼓勵、支援金山文化人挖掘、整理、研究、編撰、出版民族民間文化資源。近年來出版了數百種土家文化圖書。“只要有人做,政府就投資”,是文化人的感言。在金山,領導怕的是事情沒有人去做,文化人怕的是沒資源可挖。另外,為了推介土家文化,採用拍攝影視劇的方法進行宣傳,電視劇題材主要以土家文化為核心,拍攝經費由縣財政支付。三是產業與事業兼融並進。在考察中發現,金山文化旅遊產業建設有獨特的一面:就是以土家文化為核心,以文化基地為依託,產業與事業兼融並進,用產業就是事業、事業就是產業的理念指導文化旅遊產業的建設,遵循景點建設先事業化、後產業化的思路,也就是說在文化事業機構就是文化產業機構,文化產業機構也就是文化事業機構。四是文化傳承育資源。在考察中,文化局局長告訴我們,金山文化建設和文化旅遊開展的成功經驗在於:“民族民間文化建設始終走在國家政策出臺前”。縣民族民間文化的傳承,撫育始於上世紀60年代,發展於70年代,壯大於80年代,鼎盛於90年代,規範於本世紀初。在特色就是品牌理念的驅動下,在“走路要走自己的路,唱歌要唱自己的歌”的品牌意識引導下,採取舉辦文化節會、活動、制定文化政策、表彰命名、打造文化品牌、進行民族民間文化教育等一系列措施,傳承、培育文化資源。
在文化旅遊產業的建設中,必須放棄以前“文化搭臺,經貿唱戲”的理念,樹立“經貿搭臺,文化唱戲”的創新性觀念,以推動產業發展。
一是牢固樹立以土家文化、苗文化為核心的文化建設理念。沒有文化的旅遊是走路,沒有旅遊的文化是文物。因此,我們認為,在文化旅遊產業的建設中要大打民族文化牌,應以秦簡文化、土家文化、苗文化、紅色文化等區域特質文化為核心內容去構建文化旅遊產業。為此,我們必須牢固樹立文化的理念,從決策上予以保證,從思想上予以鞏固,從人力、物力、財力上予以支援,確保優質特色的文化產品的產出,實現土家文化、苗文化並重雙飛的文化旅遊建設局面。
二是注重資源整合,強勢註冊文化。針對區域文化資源分佈於民間和理論化程度低的現實,應組織專門人員,設立專門資金對區域的文化資源進行搶救性挖掘、整理、研究、出版和對重要文化遺產的申報註冊工作,形成註冊文化,獲取文化專利權和智慧財產權,以便形成獨佔性文化優勢資源。
三是加強傳承,培育民族民間文化。在民族民間文化傳承上,金山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鑑、參考。透過制定文化政策,使文化傳承製度化。如舉辦文化節會(活動)、命名錶彰民族民間文化和民間藝人及工作者、文化品牌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