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就沒什麼疑問了,想著既然主子這麼說,那他就接著買吧,想來公子是準備趁亂大賺一筆吧!
不錯,上一世津州那邊在本年秋收之前就開始持續幹晴少雨,本來就影響了秋收,幸好南方糧食豐收,外地糧食進了津州,好歹沒因此糧價暴漲,結果第二年繼續晴個不停,乾旱不止,別說種糧食了,連吃的糧食都不夠用了,古代交通不便,物流不快,南方倒是有大量的糧呢,但一來長途跋涉,運輸不便;二來有人看津州及周圍乾旱,準備囤積居奇,糧商們都不放糧,就等著糧價飆到高點後好狠賺一筆。
結果,還沒等那些人賺錢,津州沒吃的流民已是忍不住飢餓亂了起來,甚至衝擊京師,搶糧搶錢搶女人,雖然很快被戍衛京師的京畿衛平息了叛亂,但大打一場,無論是老百姓,還是軍隊,都沒討到什麼好處。
而宗俊卿之所以這樣積極地弄這個,想調劑糧價是其一,更重要的是。當時出了此事,皇帝怪吏部尚書不會知人善任,給津州派了個庸官,決策失誤導致了這場災難。所以不但撤了津州知州的職,也撤了吏部尚書的職——而這個吏部尚書,便是宗俊卿姐姐的公公。
上一世因為這事,姐姐家一度沉寂。許多年後,在自己的幫助下,才慢慢恢復過來。
宗俊卿年幼時多虧了這個姐姐帶大,這時自然不想看到悲劇重演,所以便搶先佈局,力爭到時將津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