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親們,老頭子我剛剛聽完林二爺的話,也想說上幾句,嘮叨嘮叨,還請你們不要見怪才好。
實不相瞞,老頭子我全家十二口人,也是從北方逃難而來的,這十二個人中有我的兒子,兒媳,孫子,孫媳,還有一個剛剛學會走路的重孫子。
北方爆發了蝗災,百姓們苦啊,若非逼不得已,誰也不願意背井離鄉的跑到這裡來避難,老頭子我記得很清楚,我們全家第一天來到洛城的時候,就吃的林家施捨的粥飯。
那天我們全家所有人都近兩天沒吃上一口東西了,而且還要趕路,當時餓的腦袋直髮暈,尤其是我那個重孫子,眼望著就快不行了,若不是林家及時的救助,恐怕老頭子我那個重孫子已經不在了,所以自那個時候起,老頭子我就把林家的主子,當成了我的恩人,救了我全家性命的大恩人!”
老者說罷,緩緩的轉過身,對著林敬之彎腰深深的鞠了一躬。
人群中有太多的人與老者的遭遇相近,不由自主的,都跟著老者對林敬之彎腰答謝。
“老丈不必如此,快快請起,大家也都起來吧!”林敬之連忙走到車廂旁,親自扶著老者立起了腰身。
受到老者話語的感染,此刻四周寂靜無聲,而老者轉過身,再次面對人群開了口,“小老兒我只是一介草民,活了大半輩子,沒學過什麼大道理,不過有一條卻一直記著,做人,要知恩圖報!”
“其實自小老兒我吃飽了肚子以後,就想著要怎麼報答恩人了,只是一直苦於沒有機會,現在聽到林二爺打算開荒地,挖運河,有用得著我們的地方了,我是高興都來不及啊,說實話,整天看著我那已到壯年的兒子,與正值年輕氣盛的孫子天天去領取林家免費的粥飯過活,我就打心眼裡不舒服。
他們不是老人,也不是小孩,力氣大,有手有腳的,不自己掙,卻白拿別人施捨的飯食,這算是哪門子道理?
幹活幹活,要幹,才有理由存活下去!”
“所以對於林家要開荒地挖運河一事,老頭子我第一個帶頭支援,說實話,除卻幫林家挖運河,開荒地,掙口吃的,老頭我也是在報恩吶!”
“嗡~”
隨著老者話音的落地,人群中頓時響起了一陣交頭結耳的聲音,這位老者說的話,明顯要比林敬之說的更加煸情一些,效果也就好了數倍,不一會,人群中就響起了聲音,
“這位老爺子說的不錯,我們也願意幫林家開荒地,挖運河!”
“老丈,你說的太好了,我們也去,我們也要報恩!”
“是啊,我們有手有腳的,要自食其力!”
林敬之見氣氛已是被調動起來了,喜上眉梢,感激的對著老者拱手施了一禮,他才跳上了另一輛馬車的車廂,
“自明日起,林家開棚濟粥的地點將設定在城東四十餘里處的那一片荒地上,若是大家真有心要報恩,或者想憑藉自己的一把子力氣掙口飯吃,明天一大早,就去那裡排隊吧!”
難民們聽到吩咐,大多意動,想著今天吃頓飽飯,明天就上工挖運河或者開荒地。
不過就在此時,人群中又響起了一陣陣不合諧的腔調,原來是王蒙安排在這裡的幾個人為了破壞林家的好事,又大聲叫嚷了起來,
“慢著,大家千萬不要上當了,那個老傢伙說不準就是林家的家奴,他們已經提前商量好了要騙大家去給他們白乾活!”
“對呀,我幾天前就見這個老傢伙與林家人走的很近,他們是一秋的。”
“你,你放屁,老頭子我行的端,立的正,才不會去那等昧著良心的事情!”林敬之聽到這幾句只是眉頭一皺,想著怎麼去應對,但那個老者卻是氣的有些受不了了,他這輩子沒做過一件壞事,這還是第一次被人戳脊梁骨,哪能不惱。
老者的兒子眼見父親情緒激動,趕緊把老人從車廂上抱了下來,幫他揉背順氣,誰知那幾個人見老者不見了,又大喊了起來,
“有種別跑啊,是不是心虛了?”
“是啊,別走,有本事就站出來對質!”
經這幾人煽風點火的一攪和,難民們又立在那裡,沒了主意,就在此時,突聽難民的後邊傳來一陣陣佛號,與道士的唱諾聲。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無量道尊。”
由於人多,又隔的太遠,林敬之站在車廂之上,只能看到有人正從人群的最後邊向裡邊行進,隨著那些人的走動,兩旁的難民自覺的讓開了道路,一個個表情瞬間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