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而系統地建立了“同志會”的分會、支部、特分會、特支部。
9月,閻錫山再次改組“同志會”執行部,由原精建會辦公室主任斐琛任執行部總書記,原執行部第二組組長李培德調為副總書記,由楊懷豐任精建會辦公室主任。並將執行部由秋林南薰溝移克難坡辦公。不久,閻錫山又設立組織領導研究組,以張世明為組長兼執行部副總書記,以組織組長白志沂兼執行部副總書記,李江專門責任指導“同先”。 電子書 分享網站
三、避戰待機(4)
1941年,閻錫山將“同幹”改稱“基幹”。後因統治集團內部軍、文兩派爭奪“同志會”的領導權,閻錫山將執行部總書記制改為高幹駐會制,取消正副總書記,設駐會高幹7人,由趙承綬、王靖國、梁化之、薄右丞、孟際豐、楊澄源、裴琛為第一屆駐會高幹。3個月一輪,第一輪推趙承綬、王靖國、梁化之3人為常委。王、梁二人避嫌不出席,趙遂獨任其事。執行部的下屬機構,也相應改變:秘書處主任李培德;組織委員會主任張翼;軍政委員會主任白志沂;行政委員會主任嚴廷颺;理論委員會主任劉傑;宣傳委員會主任張一善;訓練委員會主任杜任之;計劃委員會主任孫慧西;幹部管理委員會主任楊貽達;革命生活社主編張養田(注:以上各會均由駐會高幹領導);幹部委員會主任楊懷豐;基幹通訊室由高瑞嵐負責;敵工委員會由楊貞吉負責;鐵軍組織由王靖國負責。上述各會均由閻錫山直接領導,事務方面的問題,則由駐會高幹代為解決。
1942年7…10月間,閻錫山將“同志會”執行部各委員會合並或取消,在駐會高幹領導下設如下小組:秘書處,主任李培德、副主任何得福;組織組,組長白志沂、副組長李正庸;軍事進步保證組,組長張世明;行政進步保證組,組長薄右丞、副組長嚴廷颺,委員續汝楫、楊懷豐;幹部管理組,組長楊貽達、副組長郭任民。
此外,閻錫山還將幹部委員會主任委員採取輪流制,每3個月由幹部委員選舉一次,並設駐會委員二人與主任委員組成領導小組,變直接領導為駐會高幹代閻領導。這樣既保持了其對“同志會”的控制,又可避免直接干預“同志會”具體事務之嫌。輪流制從1942年11月至1944年1月實行了3輪。1944年2月,輪流及駐會製取消,楊懷豐又重任主任委員。
閻錫山在發展“同志會”的同時,於1942年11月及1943年11月,透過“同志會”對晉西各縣人民進行普訓,普訓內容主要為“會長傳略”及閻手編的普訓課本。
1943年2月16日,即“同志會”成立5週年紀念日召開“基幹同志第一次全體會議”。“同志會”成立5年未正式召開會員代表大會,因而,閻錫山宣佈:“會員是同志會的股東,‘基幹’同志是股東的代表,在同志會會員代表大會未能召開之前,‘基幹’同志全體會議,可以代表會員代表大會行使職權。” 所以,這次“基幹”全會代行會員代表大會職權。
會議透過了四項決議:基幹同志的組織和紀律;會長閻錫山副會長趙戴文為終身制;高階幹部及幹部委員,經過基幹全會選舉,對基幹全會負責,其候選人由會長提出,選出後再由會長核定;以洪爐歌暫代“會歌”,以地球上加鋤頭和槍支為“會徽”,會的顏色尚綠。其中高幹及幹部委員,均由閻錫山提出與核定,使其直接控制“同志會”合法化。
會議還決定成立“民族革命同志會基幹工作委員會”(簡稱“基工會”),選舉嚴廷颺為主任委員,焦光三、朱世昌、高辛農、郭銘新、王增醴、李正庸為委員,並由閻錫山指定楊貽達、楊懷豐、劉傑、鄧勵豪為兼任委員,該委員會,在組織方面由閻錫山直接領導,行政方面由駐會高幹領導。
從此,每年2月17日召開“基幹同志會全體會議”。從1943年至1949年共召開37次。“基幹”同志發展到正式“基幹”約700人、後補“基幹”約200人,共計900餘人。 。。
三、避戰待機(5)
1945年2月16日,“同志會”在吉縣召開“基幹同志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閻錫山一反常態,一改過去完全由他指名決定辦法,而要在基幹全會實行無記名投票的方法選舉:民族革命同志會執行部責任會議各責任高幹;各區統委會的負責高幹;民族革命同志會工作委員會,幹部委員會等負責人。閻錫山希望將梁化之選到同志會工作委員會,出乎意料的是選舉結果卻將梁選為開展高幹,而將李江選為組織高幹,負同志會工委會之責。閻錫山覺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