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6部分

誠為救國要務。我同志將士,務須深體此意,自愛愛國。有認識,然後有決心。有決心,然後有辦法。有辦法,然後能成功。認識就是徹底瞭解,戰敗則為亡國奴,綁而殺之,捆而殺之,任人宰割,彼時雖欲打敵人一槍一彈而再就死,不可得也。決心就是破釜沉舟,拼個你死我活,一發而不可當。辦法就是時時自己振作,時時振作士氣,有勇知方,虛實互用,以求我最後之勝利,最後之成功。古人云:“哀軍必勝”。今日敵人向我全國軍民施行無理之壓迫,豈獨是哀軍,而且是哀民!故最後勝利,必屬於我;願我全體將士共勉之! 電子書 分享網站

一、整軍抗戰(14)

9月2日,閻錫山又發表《抗敵公約》,雲:

此次對日作戰,關係國家民族存亡,均應以民族英雄自負,抱定犧牲之決心,沉心靜氣,運用巧妙的戰術與精銳的火器,聚精會神,殺死多數敵人,以保我國家民族之存在。我晉綏軍人本早具決心,本主任(閻自稱,因閻任太原綏靖主任——引者注)決與我十餘萬之官長士兵作共同之犧牲,求最後之勝利。今與我全軍約:有貪生怕死,不能發揮戰術與兵器之效能者,我全軍應共棄之,不盡責任致誤戎機者,我全軍應共除之。如本主任犯此公約,全軍亦應共殺之,此約。

在軍事部署上,閻錫山根據其日軍必沿平綏線西攻大同的判斷,認為敵我雙方可能於雁門山以北擺開戰場,因而擬定了一個“大同會戰”計劃。

大同又稱平城、雲州、西京和鳳凰城,雄踞於雁北大同盆地的西北部,北有外長城作屏障,西南依管涔山為依託,東南憑恆山為支撐,與平型關遙相呼應,足以控制桑乾河域,而且又是平綏、同蒲兩鐵路的交匯點,扼晉、察、綏交通要衝,自古就是軍事重鎮,晉北的門戶。如果大同及周邊地區為我所控制,北出外長城,可制西進之日軍左側背;反之,如果大同為敵所佔,則可沿同蒲路南下,直撲太原。

閻錫山的“大同會戰”計劃是基於如下考慮而提出的。他認為,日軍進犯晉北有兩種可能:一是“以一部兵力由蔚縣向廣靈行佯攻,以主力沿平綏路西進奪取大同,以圖切斷我晉綏之聯絡線。”二是“以一部兵力向天鎮行牽制攻擊,以主力向廣靈進攻,企圖截斷我雁門後路”。因此,閻錫山確定了機動的作戰方針,即“以主力配置於天鎮、陽高、廣靈、靈丘、平型關各地區,以一部控制於大同、渾源、應縣附近以策應各方之戰鬥,相機轉移攻勢”,以達到利用山地殲滅敵人之目的。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閻錫山設想了幾個戰略步驟:

一、在靈丘、廣靈、東井集、天鎮各地區附近,配備強有力之部隊,以阻絕其前進,以一部配備於大同附近,以大部控置於渾源、應縣附近,以策應各方之戰鬥。

二、如敵以主力進攻廣靈時,該處守兵應固守待援,以總預備隊主力應援該方面之戰鬥,此時東井集之部隊應向廣靈敵之側背威脅,以使該方面之戰鬥容易成功。

三、如敵以主力進攻天鎮時,我天鎮守軍拼死待援,以大同附近之總預備隊相機向天鎮附近推進,以渾源附近兵力渡桑乾河,向天鎮右翼實行側面反擊,以圖牽制敵人,俟其頓挫,由天鎮兩翼夾擊之。

四、騎兵軍以主力位置[於]商都、尚義、化德等處,相機威脅敵之側背,以一部守備大廟、百靈廟各據點。

五、第18集團軍到達後,應進出靈丘、蔚縣附近,威脅敵之側背,以使進攻之敵不敢孤軍深入,在敵我決戰時期,該軍應向敵側背實行猛撲,以期我軍確獲戰捷。

據此,閻錫山將此計劃上報蔣介石,得到了蔣介石的批准與鼓勵。蔣介石還答應速將劉茂恩第15軍派往山西,列入第二戰區序列,作為拉走湯恩伯3個師的補償。於是,他立即分兵派將,部署軍隊,其具體作戰方案如下:

以李服膺第61軍及其所轄李俊功第101師、劉譚馥200旅,共7個團,附屬一個山炮營,在山西東北邊界的西灣堡、天鎮、陽高等地,佔領既設工事,拒止敵軍西進,掩護大同東面的聚樂堡主陣地帶,並沿平綏鐵路節節抗擊,誘敵至大同外圍,之後北移於鎮邊堡加入北兵團序列。

一、整軍抗戰(15)

以王靖國第19軍及其所轄田樹海、杜堃、段樹華3個旅,共9個團,附屬山炮團、野炮營又一個重炮連,佔領大同東面30裡的聚樂堡主陣地,吸引敵於熊耳山和外長城線間的南洋河盆地。

以楊澄源第34軍及劉茂恩第15軍為南兵團,以楊愛源為指揮,集結於渾源、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