牘二股;總務部設調查、鑿井、河流三股——調查股調查地質、水源、水量及試驗等事,鑿井股專辦鑿井一切事宜,河流股實施開渠、建壩、治河等。進行步驟為第一步調查水源,第二步開渠灌田。
肥料計劃:分三期進行。山西的肥料原料,以獸骨為最多,所以第一期設骨粉肥料廠一處;到第三年度,待第一期所設之廠有了一定的經驗之所,第二期增設晉南晉北二廠,增制以麥禾及其他雜禾為原料之可溶性肥料;第三期設定大規模之化學肥料廠一處,應用磷礦石硫化鐵等礦物,製成硫酸肥類。
農事試驗場計劃:將全省劃為南、北、中三區,選擇可以代表各該區氣候土壤條件的地點,分設農事試驗場,負責研究改良方法,以供農民借鑑。同時派員下鄉時行調查指導。農事試驗場下設農具改良、種植改良、農藝化驗、病蟲研究等部,各施其職。
六、林業計劃
林業計劃擬分期進行:第一期(由民國十四年至三十二年),共造14萬畝,期滿後,每年主伐間伐各7000畝,每年約可收入大洋萬元。第二期(由民國二十四年至四十三年),共造84萬畝,期滿後,每年主伐間伐各42000畝,每年約可收入大洋萬元,連同第一期收入,每年共收入大洋萬元。
上述各項計劃的預定目標為:煉油——預定十年,從第一年至第十年,每年經費30萬元,十年共計為300萬元,可設油廠44處,以後逐年可得總利308萬元(單位銀元)。鍊鋼——預定十年,從第一年至第十年,總經費為萬元,每日可出生鐵40噸,鋼40噸,及85磅之標準鋼軌40噸。機器製造——預定十年,從第一年至第十年,總經費為萬元,所產機器每付半價售與編制各村,每村以10付計,供給產量,普及全省。電氣——預定十年,從第一年至第十年,總經費為500萬元,共可發電8500基羅特。農業——1、水利,預定十年,從一年至第十年,每年僅調查水源之經費即為22433元,十年總經費224330元,水利的目標為無地不灌溉,全省耕地,均獲其利;2、肥料,預定十年,從第一年至第十年,總經費442800元,所施肥料每畝增收糧食一石,全省每年可增收6000萬石,合24000萬元;林業,預定十年,從第一年至第十年,總經費為42萬元,預定植林可臻普及,可資砍伐,以為使用,十年後漸次擴充,至五十年,全省林業,堪為出口貿易之一大宗。
閻錫山對他的“厚生計劃”頗為得意,稱“本計劃採農工合一主義。凡所設施,皆日用生活之不可缺者,以工業扶助農業,工精而農愈進,農餘而復治工,即農即工,農工並重,農工並進之計劃。力出自工,普惠於眾,既不背中國重農之國情,又不至演成資本專制之局;事屬厚生,非獎殺人自利之具;公平發展,可杜奢侈爭奪之端。……總之,本計劃為厚生的,非經濟的;為自存的,非擴張富強的;是人民自給自足的,非利於特殊階級的。一面為現在存國存種之急圖,一面消將來經濟革命之隱患,福國利民平妥公道乃為旨歸”。
三、發展經濟文化 著力“興辦實業”(1)
在推出“厚生計劃”案的同時,閻錫山從二十年代中期開始在山西興辦實業。於是有了育才各廠的建立及其他實業的興起,有了山西官辦的近代工業:
育才煉油廠
育才煉油廠建立於1924年,廠址設於雁北左雲縣的吳家窯。採取德國“低溫乾餾石炭法”提煉汽油之新工藝,聘請德國技術人員設計、購買德國機器、以德國人為工程師。總投資40餘萬元(銀洋)。但因技術不成熟(在德國尚屬試驗階段)、廠址選擇失誤(雁北氣候寒冷,不適合露天生產)等原因,達不到預期效果。不得已,於1926年以後停辦。
育才鍊鋼廠和育才機器廠
在育才煉油廠同時,1925年9月閻錫山開始籌建育才鍊鋼廠和育才機器廠。
育才鍊鋼廠,以原軍人工藝實習廠化煉科科長鄭永錫為籌備主任。經過一年多的籌創,1926年4月完成土木建築;同年9-10月間投入生產。主要裝置亦系從德國進口。建成投產後,鄭永錫任廠長,董登山(留日)任副廠長。投產初期亦由於技術、裝置及其他原因,生產產量極不正常。以後逐步得到改進。
育才機器廠,開始以主管兵工廠機關槍廠之劉篤恭為籌備主任,後因兵工廠諸事繁多,劉分身不得,次年改派韓屏周(留日)負責。機器廠與鍊鋼廠同時完成土木建築。隨即著手機器安裝,並先於鍊鋼廠於1926年9月正式投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