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工廠陣地的守兵在李思溫團長的指揮下,面對優勢敵軍的進攻,頑強抵抗,擊退敵多次衝擊,黃昏後奉命撤入城內。守黃國樑墳陣地的張惠源部,受敵壓迫,被迫退回城牆主陣地。日軍跟蹤而至,向城垣猛攻,受到守軍的阻擊,先後退出戰場,進行整頓。
當晚,日華北方面軍第1軍下達作戰命令,令第5師團及指揮的北線部隊為攻城的主攻部隊;第20師團一部協同第5師團作戰。命令還決定,8日對太原城發動總攻。
11月7日拂曉,北城外日軍利用城廂建築物作掩護,東門外日軍利用丘陵複雜地形作掩蔽,同時向城牆秘密接近,準備實施強攻。同時,日軍一部繞過東城,向火車站迂迴;另一部則由汾河上游渡河,進出於城西的汾河西岸,對太原形成合圍之勢。日軍主力步、炮、空協同作戰,先以優勢火力將城東北角炸開一個缺口,然後步兵在坦克、裝甲車掩護下向缺口猛衝,蜂擁登城。守軍第419團官兵奮力堵截,給敵以重大殺傷。日軍繼續向城內衝擊。守軍與敵展開肉搏,雙方傷亡甚眾,該團團長袁慶榮負傷。日軍一股(約一個營)由豁口突入城內,一部分沿城牆向小北門城樓攻擊,另一部分衝入城內,與守軍發生巷戰。在小東門防守的第422團一面對敵進行堵截,一面請示孫蘭峰旅長,擬將旅預備隊投入戰鬥,圍殲入城之敵。該旅3個團各選一個連,組織奮勇隊,對日軍實施反擊,經過血戰,終將既失陣地收復。與此同時,城內守軍經巷戰終將突入城內之敵全殲。
入夜,敵炮擊更烈,傅作義一面親巡各城,鼓勵士氣,以迎擊日軍的再次進攻,一面急電蔣介石,報告戰況。守城兵力本來就少,經兩日戰鬥傷亡減員,有戰鬥力者僅剩2000餘人。
11月8日晨,日軍按原計劃向太原城發動總攻。其步炮主力全集城下,敵機13架輪番轟炸,北城樓被焚,東、北兩城到處起火,火焰瀰漫全城。9時,城東北角及西北角,均被敵密集炮火轟陷,不久東、北兩面城牆亦相繼被轟開缺口10餘處,城牆各掩蔽部及彈藥洞多被轟塌。敵步兵在其飛機、大炮掩護下,向城內猛衝,在城牆埋伏的炮壘隊亦被敵擊散。守軍奮勇截擊,一面拼力阻擊突入城之敵,一面封鎖城牆各口,敵我傷亡慘重。激戰至午,防守東北城角的第435團一個營傷亡過半。敵人從該陣地前面的城牆缺口蜂擁入城。董其武即率預備隊馳援,在小東門、小北門之間的大教場、壩陵橋一帶,與敵展開激烈的巷戰,雙方形成對峙狀態。其他守軍官兵也拼命抵抗,戰至16時,始將城牆各口封鎖,並經激烈巷戰將入城之敵1000餘殲滅大半。黃昏時,日軍一部空降於城中大教場,擴張戰果,19時攻至總司令部。隨即敵又從城東北角突破口向城內增加大量步兵,並利用夜間隱蔽,夾雜混戰,處處突襲,我官兵傷亡甚多,而且西、南兩城部隊及預備隊亦為敵襲散。此時應戰兵力已不敷分配,除總司令部軍官佐及特務連勉力抵抗外,已別無兵力可資應援。至21時,日軍愈進愈多。傅作義見局勢已無法挽回,乃下令撤退。各部紛紛從大南門、新南門撤出城外。華北重鎮——太原,於11月8日夜失陷。
閻錫山得知太原失守的訊息,也並未感到突然,因他心裡也明白,太原雖不能輕易放棄,但也不可能堅守,只是時間問題而已。此時,他又為守城人選的如意安排而欣慰,既未將守城重任委以親信,也未讓中央軍負責,而是讓傅作義擔此重任。這樣,他既可以以傅作義這位守城名將的威望壓制日軍的狂妄之氣,又可以在太原失守之後向蔣介石交代,從而開脫自己的責任,可謂兩全其美之策。
。 想看書來
二、“非常時”“非常策”(1)
扶 持 犧 盟 會
盧溝橋事變的次日晚,犧盟會即召開緊急會議。與會者一致認為:盧溝橋事件不是偶然的,也不是地方性事件,而是日本帝國主義有計劃、有步驟向中國全面進攻的開始。犧牲已到了最後關頭,應立即準備對日作戰。
閻錫山作為犧盟會的掛名會長,對犧盟會的上述明確抗日主張,予以預設。在此之前,閻錫山儘管希望犧盟會“救國”,但是,又對抗日作出某些限制,不允許講抗日,只是含糊其辭地講抗敵。犧盟會欲將名稱改為抗日救國會,他不同意。
7月下旬,劉少奇來到太原後,專門同閻的代表梁化之面談了犧盟會的工作,指出犧盟會是共產黨幫助建立而發展起來的,是為了抗日救亡,不存在誰挖誰的牆角的問題。 透過這次開誠佈公的談話,閻錫山對共產黨的一些疑慮得到了緩和。從此,閻錫山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