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督的袁世凱和南洋大臣、兩江總督的端方。在這封聯名信上說:如果他們再不停止殘殺,那麼,旅日的革命同志,便不惜以近萬人的性命換取他們兩條性命。這封恐嚇信不知是否對袁世凱、端方有所震懾,但從以後的傳播媒介上看,殘殺之事果然不再多聞了。
孫中山在東京住定後,閻錫山多次前往拜謁、請教。他不僅讚歎孫中山的革命精神,而且羨慕孫先生的淵博學識,每次晤談,孫中山對他所提出的問題都耐心解答。經過幾次晤談,他對中國革命所存疑問云然消失。孫中山先生所倡導的以三*義救中國的思想也銘記在心。他認為當初自己的情緒是高漲的,意志是堅決的,距初到日本,在對革命的認識上,彷彿判若兩人。以後,他應新聞記者之請,追述歷次晉謁及*的情景時說:
孫先生指出中國積弱之原因,在中國傾於保守,故讓西人獨步。中國從前之不變,因人皆不知改革之幸福,以為我中國之文明極盛,如斯已足。主張以三*義救中國,並要將“政治革命”同“民族革命”並行。實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之時,須同時改革社會經濟形態。認為社會問題在歐美是積重難返,因中國還是幼稚時期,欲加防止尚較容易。我們須先行預防,故應三種革命同時並舉。中山先生進而指示我們,救國家要從高尚的方面入手,莫要取法乎中間,以貽我四萬萬同胞子子孫孫後禍。若我們今日改革不取法乎上,則不過徒救一時,萬不能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