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三公主想必從另一條路去了。小的沒有見到。”
李思南道:“好,那麼拜託你代為留心,如果三公主從這裡來,請你告訴她,我先走了。”那軍官迭聲說道:“是,是!”恭恭敬敬地送李思南出了隘口。
李思南出了隘口快馬加鞭,兼程趕路。李思南穿的是“金帳武士”的服飾,馬上又栓有成吉思汗所踢的御弓,這張特大號的鐵胎弓,蒙古的高階軍官都是認得的。是以他在路上雖然也曾遇上蒙古出征的官兵,卻是無人敢向他盤問。
第三日已到了庫倫池北的草原地帶,草原上地曠人稀,往往走上二三十里,才碰見一群牧人,兵士則是沒有遇上了。李思南進了草原,心情輕鬆了許多,想道:“成吉恩汗忙於調兵遣將,迸犯中原,想來無暇理會我這點小事。即使爹爹請得動木華黎派人追我,他們也未必知道我是逃向何方。”
阿兒格山在庫倫池北三百里外,這是李思南早已知道了的,但松風谷是在山中何處,李思南卻不知道。他沿途向牧人打聽,牧人都不知道有這個地名。李思南心想:“山中大約總會有獵人吧?到了山裡再向獵人打聽也還不遲。”
第四日過了草原地帶,進入山區,山路崎嶇,越來越是難走。這一天不過走了一百多里,人馬俱是疲累不堪。
第五日到了阿兒格山山腳,只見層巒疊嶂,高可矗天,騎著馬是跑不上去的了。李思南繞著山腳策馬緩行,好不容易才找到一條入口,谷口形如喇叭,僅容一人一騎透過,進了山谷,逐漸開朗,只見野草高逾人頭,山溪如脈絡般在谷底混淆流過。李思南心裡想道:“這裡倒是個水草肥美之地,可惜沒有墾荒。”
心念未已,忽見山坡上有燒焦的野草,李思南細心觀察,泥土也有翻過的跡象。李思南是在農村長大的孩子,一見便知這是有人開墾過的梯田,大約因為開荒沒有成功,半途而廢。李思南好生歡喜,尋思:“既然有人曾經在這裡開荒過,山中定然住有人家!”
不料在谷底走了十多里,一個人也沒遇上。兩旁的樹木,大都是榆樹和其他雜木,“如果到了松風谷的話,兩旁一定是松林的。”李思南心想。
阿兒格山綿延數百里,也許松風谷是在重巒疊崎之間,但無人可以打聽,要找到松風谷那就無殊海底撈針。
李思南正自感到心焦,忽聽得馬鈴聲響,李思南以為是山中的獵人,大喜叫道:“喂,你知道松風谷在……”回頭一望,大喜變為大驚,未曾說出的話登時就似被冷空氣凝結了。
騎馬追入谷中的是一個身材魁偉的蒙古武士,李思南在參加狩獵那日曾經見過此人,知道他是“金帳武士”中名列第二的神箭手哲別。箭法之精,不在成吉思汗之下。
哲別飛騎趕至,哈哈笑道:“李公子,三公主約你打獵你不去,卻到這荒山來做什麼?”
李思南道:“我又沒有向你們賣身投靠,喜歡到哪兒便到哪兒,你管得著我麼。”
哲別笑容一斂,沉聲說道:“你別忘了你的父親是在給我們的大汗當差,我奉了大汗之命兼受令尊之託‘請’你回去!正管得著你!”
李思南的坐騎雖是駿馬,但賓士數日,馬力已乏。哲別則是每到一個驛站就換一次坐騎的,因此李思南雖然快馬加鞭,兩人的距離卻是越來越近。
李思南喝道:“我是誓死不回和林的了,你苦苦相逼,我唯有與你一拼!”撥轉馬頭,盤馬彎弓,“唰”的一箭射出。
哲別哈哈大笑,“你要與我比箭?好,我讓你三箭!”話猶未了,李思南的那枝箭已是射了到來,哲別舉弓一撥,把這枝箭打落。
李思南無意要他相讓,但李思南射的是連珠箭,箭在弦上,卻是不得不發,說時遲,那時快,哲別剛剛打落他的第一枝箭,第二枝箭又已是流星閃電般射到。
李思南用的是成吉思汗的鐵胎弓,當真是強弓猛箭,勁力奇大。哲別仍然用他的鐵胎弓撥箭,只聽得“唰”的一聲,箭雖打落,哲別的這張大弓,卻已給這一枝箭當中劈開。
哲別叫道:“好箭法!”口未合攏,第三枝箭又到。這一箭竟然射入了哲別的口中,哲別粗壯的身軀登時倒下,俯臥馬背。
李思南只道已經射死了他,說道:“誰叫你苦苦相逼,這可怨不得我!”話猶未了,哲別突然坐起,哈哈笑道:“這齧簇法你還沒有學過吧?”李思南射進他口中的那枝箭,他早已吐出,拿在手上了。
弓力如此強勁射出的箭,哲別居然敢用牙齒咬著箭頭,而且不受損傷,他這“齧簇法”當真是神乎其技,舉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