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一個人會變得這樣厲害,卻不知爹爹還記得這件事嗎?”
原來這部未完成的兵書,李思南已經帶來,只因父子初會,要說的事太多,未有時間談到這件事情。“且待明天回來之後,我再問一向他。”李思南心想。
李思南又想起他母親曾經告訴他,爹爹是一個十分正直,甘於淡泊的人,本來爹爹是將門之後,若果有心富貴,儘可出仕金廷,但他卻甘願務農為生,日子實在過不去,就兼教蒙館,寧可捱苦,也不願貪圖富貴,可見他志趣的一斑。“誰知爹爹不願做金虜的官,如今卻做了蒙古的官。難道當真是千古艱難唯一死,以致像爹爹這樣的人,也會在蒙古韃子的淫威之下變節了。”
李思南獨自嗟嘆了一會,心裡想道:“好在爹爹迷途未遠,如今已是聽從我的規勸,願棄官而逃。他在蒙古二十年,熟悉蒙古內情,若果重歸故國,將來大宋抵抗蒙古侵略之時,他這樣的人材就正用得著了。只要他今後盡忠報國,即使他做過一些壞事,也足可以將功贖罪。”李思南只有從好處著想,自寬自解,心中安慰了許多。
李思南正自胡思亂想,忽聽得似有輕微的聲息,悉悉索索,似是有人拉開他的篷帳。李思南吃了一驚,跳起來正想喝問,只聽得那個人已在說道:“噤聲,我不是來害你的。我有要緊的事和你說!”聲音極小,但卻聽得清清楚楚,顯然那人具有“傳音入密”的功夫。
李思南驚疑不定,一時之間不知是聲張的好,還是先聽聽這人說些什麼的好。就在此時,猛聽得一聲喝道:“捉刺客!”帳中的衛士已經發現那人的蹤跡了。
那人剛剛拉開帳幕,便聽得衛土的吶喊,行藏敗露,當然是不能進去和李思南偷會的了。但他藝高膽大,還是趁著衛士將到未到的這一瞬間,掏出一團東西,把手一揚,擲入帳幕,這才退出。
李思南聽風辨器,知道不是鋒利的暗器,便即把手一揚,接了過來,落入掌心,一捏之下,已知是一團紙團。
李思南驚疑不定,先不開啟來看,藏好紙團,跑出去看,只見那人已上了篷頂,兩個衛士亦已追了上去,和他開始交手了。
李希浩所住的這座帳幕佔有十幾間房子之廣,篷頂平坦,在上面交手,如同平地。不過,這帳幕雖然是牛皮做的,較布匹堅韌,能夠截重,但有三個大人在上面追逐,帳篷並不倒塌,則這三個人的輕功也就可想而知了。
李思南提一口氣,跟著也跳上去。只見劍影刀光,耀眼生輝。李思南不由得暗暗吃了一驚,不但那蒙面的“刺客”劍法高強,遠遠在他之上,那兩個衛士的武功亦非泛泛,至少也不在他之下。
那個人似是無心戀戰,驀地喝一聲:“著!”一名衛士左臂給他的劍鋒劃開了一道傷口,滾下帳篷,那人轉身便逃。
第二個衛士跟著也是喝一聲“著!”一揚手便是三柄飛刀,電射而出。這個衛士是個暗器高手,最後那柄飛刀後發先至,那人一來是無心戀戰,只顧逃跑;二來那衛士的飛刀發得如此巧妙,也是他始料之所不及,冷不及防給飛刀插入肩頭,果然應聲而倒,但還是在篷頂上打滾。
李思南雖然不知道此人是誰,但從他對自己的舉動看來,顯然是友非敵。可是在李思南的處境,只有幫衛士捉拿“刺客”,決無幫“刺客”“拒捕”之理。李思南即看見衛士追了上去,心裡大為著急。
就在此際,猛聽得那刺客大喝一聲:“原物奉還!”白光一閃,陡然間那柄飛刀已是飛了回來。原來他竟然不顧疼痛,把插進肩頭的飛刀拔出,反打回來。
這一下,這衛士可就更慘了,飛刀打了一個盤旋飛過,這衛士聽風辨向,以為這柄飛刀是從左面飛來,百忙中向右面躲閃,飛刀一個盤旋,改了方向,這衛士等於是送上去受他一刀,飛刀掠過,將他的膝蓋連皮帶肉,削去了一大片。
李思南連忙過去,把這衛士抱起,跳下地來,他的主要目的倒不是在於要救這個衛士,而是可以藉此避免和那“刺客”交手。待到他把這個衛士抱了下來,眾人亦已趕到之時,那“刺客”早已是鴻飛杳杳了,正是:
萬里遠來甘認賊?飛刀留字起疑雲。
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正文 第四回 欲謀策馬圖中土 只識彎弓射大雕
那兩個衛士傷得不輕,還幸沒有傷著骨頭,敷上了金創藥,已無大礙。李希浩出來查問,那兩個衛土報告了發現“刺客”的經過,說道:“都是我們無能,捉不住刺客,還連累了公子受驚。不過,我們然著了那廝暗算,那廝也著了我們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