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書友“xunqianmo”的打賞。求收藏,求推薦,求會員點選!)
“去磚瓦窯嗎?”關文滔瞧著林旭走向的方向問道。
“嗯!”林旭點了下頭。
磚瓦窯是他們村裡燒製蓋房的磚瓦的一個小廠子,由村裡的一家兄弟三個合資而建。說是廠子,其實也就是個稍大點兒的家族作坊,也沒起什麼名字,村裡都是稱做磚瓦窯。
磚瓦窯就建在村裡學校的後面,在村子的最南邊,從關文滔家這條衚衕過去到另一頭就是。這磚瓦窯也沒建什麼圍牆圈起來,整個都是敞著的。村裡民風較為淳樸,村子又不大,都是一個村裡知根知底的,也沒什麼人會去偷磚瓦。這東西除了蓋房建造之外,平常也基本用不著。所以,廠子的主人很放心,並不怕人偷。
磚瓦都是以泥土燒製,先把土和成泥,充分攪打後以機器壓製並分隔成型,然後把泥磚泥瓦碼放起來曬乾一段時間後,便會入窯燒製成最終的成品。磚瓦窯外經常有一排排碼放整齊的泥磚泥瓦在晾曬著,碼放的很多,一排排的都有一人來高,有橫排的,有豎排的,小孩子們因為個小,走進去都露不出頭來,互相瞧不見,感覺就跟迷宮似的,因此孩子們都喜歡在這裡玩。還有製作磚瓦的泥有時沒用完剩下的,也是現成的泥巴。
林旭以前在村裡上小學的時候,因為這磚瓦窯離得近,有時放學後也會跟同學在這磚瓦窯裡玩一會。現在在村裡上學的孩子們,也會經常來玩。關文滔因為家裡離得近,更是經常會光顧。
兩人沒走多久,出了關文滔家這條衚衕後,就已瞧到了熟悉的磚瓦窯。最先看見的,便是磚瓦窯南邊以泥土壘建的一個大燒窯,磚瓦都是在那裡面最終燒製成成品的。這窯有五米來高,像是一座以土堆起來的小山,呈圓錐狀,不過底部更加粗大些,而且頂部也沒有尖頂,而是把尖去了,在那裡開了一個直徑一米左右的圓形洞口,作為燒窯的出煙口,整座窯裡面也是中空的。
村裡的孩子們,沒少在磚瓦窯停工期間,進去那個大燒窯裡面玩兒過,有膽大的,還曾從外面直接爬上去過窯頂。林旭也曾進去過,而且也從外面攀爬過。
他從小雖然身體不好,但膽子卻是很大,常愛上高爬低的,尤其爬樹是把好手。因為他身子瘦小靈巧重量輕,經常都能爬到樹的最頂端。每年秋天家裡的柿子成熟時,都是由他爬上樹去摘柿子。
臨近年關,磚瓦窯裡早已停工,顯得十分荒涼。那個大燒窯下北面一大片平整的地面上,便是排列整齊的一排排正在晾曬的泥磚。磚瓦窯東邊是一片片的田地,西邊則是一座不甚高的低矮土山。磚瓦窯用來燒製磚瓦取材的泥土,便是挖的這座小土山,土山向著磚瓦窯的這邊,便已被挖去了不少,呈現出了一排垂直落差兩、三米的山崖。
這時的磚瓦窯中也有些孩子們在玩耍,兩人能聽到一些孩子們的玩鬧嬉笑說話聲音,不過從他們這邊卻瞧不見人,應該是在那一排排的泥磚牆裡。聽聲音,也好像是在另一邊的深處。
不過磚瓦窯地方挺大,有人卻也不怕。出了衚衕瞧見磚瓦窯略停了下後,林旭便又接著向磚瓦窯走去,關文滔在旁跟上。
磚瓦窯前面就是村裡的學校,與磚瓦窯間只有一條兩米來寬的道路相隔。這條路的地勢較高,站到這條路上,就可以透過學校後方不高的圍牆看到學校裡的情形。兩人走到這條路上後,隨意轉頭向學校裡望了望,見到學校裡也有些村裡的孩子們在玩耍。
放寒假期間,村裡的學校是封閉上鎖的。不過孩子們想玩,自然有辦法,都是爬牆進去的。像兩人現在所走的這條路,因為地勢比學校高,學校的圍牆在這邊就只有半人來高,很好攀爬。就是其它幾面的圍牆較高,也難不住頑皮的孩子們。
林旭以前在村裡上學的時候,也沒少爬過這小學學校的圍牆。就是上了中學,那裡的圍牆也攔不住學生們的逾越興趣,林旭也在其列。
走進磚瓦窯中,林旭帶著關文滔走到一排外面有人也瞧不見的泥磚牆後面。又四下裡瞧了瞧無人後,抬手將旁邊牆上早已曬乾的泥磚往下卸著。
“你要幹啥?”關文滔有些不解地看著林旭往下搬磚,奇怪地問道。不過問歸問,他見林旭搬,便也幫忙從上面往下搬著。
有關文滔幫忙,又快了許多,見轉眼已搬下來十幾塊,林旭便停手道:“行,夠了。”
說罷後,又蹲下去擺弄地上的泥磚。他分別以三塊磚摞起排成兩列,中間相隔的寬度是約摸半個磚長,剛好可以把磚橫著擔放在上面。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