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過是封妻廕子,光耀門楣,有錢也不知道該怎麼花,就像是一個普通的百姓突然擁有了數億元,恐怕只會去大街上買回冰箱洗衣機電視機。
王越趙雲孫策劉四默默的跟在賈榮的後面,不發一言,對這些儒生,他們也沒什麼好感。
莊內走出一名頭髮發白的老者,人未到聲先至,讓賈榮想起了紅樓夢上的王熙鳳。
“哈哈,奉孝、仲德,老夫等待多時了。”
“水鏡先生!”賈榮跟著這群士子一起行禮道。
莊園內樹上的幾隻雀鳥撲稜稜飛上天空,遲遲不肯落巢。
水鏡先生面露不喜之色,將目光定格在賈榮五人身上,“不知將軍來此地有何貴幹?”
賈榮笑道:“先生好眼力。”
三六七章:山莊論賈榮
“荊襄之地何人不知水鏡先生,晚輩也是仰慕已久,特意前來拜訪,唐突之處,還望先生見諒。”
水鏡見賈榮回答的中規中矩,神色恢復正常“如此,請進吧。”
水鏡在荊襄的名聲雖然很高,卻沒有自大到和軍中之人做對,眼前之人說不定和劉表有什麼關係,得罪了也不太好。
王越孫策劉四趙雲被留在了門外,賈榮孤身一人跟隨水鏡等人進入,對於名滿天下的水鏡先生賈榮很放心,即使自己的身份洩露,在山莊內也不會有性命之憂。
分賓主之位坐定之後,水鏡開始和先前遇到計程車子討論學術上的問題,其中一人最為引人注目,發表的言語時常讓人耳目一新,引得賈榮側目。
從此人的言行中,賈榮感受到不是儒生的翩翩氣質,而是包含一股鋒芒,就如同戰場上的殺伐之氣,張昭張立是難得的內政人才,此人沒有那樣的氣質,卻有一種更為吸引賈榮的地方。
“不知這位將軍對如今天下大勢有何看法?”水鏡將目光投向賈榮問道。
聽的有些昏昏欲睡的賈榮猛然驚醒,稍微整頓了一下思緒道:“還請水鏡先生明示,晚輩愚鈍。”在這些自命不凡的儒生面前一定要保持謙恭,賈榮深深明白他們那張嘴有多厲害。
“將軍但說無妨。”水鏡溫和的說道。
“而今天下,禍害最深的莫過於黃巾之亂,讓無數的黎民百姓失去了家園,很多無處可去的百姓落草為寇,劫掠過往的商人和行人,羌人鮮卑之禍已經得到了極大的遏制,這要歸功於大將軍賈榮和漢陽太守韓遂;天下諸侯經過聯盟討伐之後,分崩瓦解,不思報國,互相侵吞,百姓再次陷入戰亂之中,可以說是‘民不聊生’。”
水鏡先生微微點頭,不過眉頭卻是微微蹙起,賈榮的分析條條有理,但卻在圍繞著百姓來說,戰亂之時而不顧及皇室的尊嚴,朝中就有一個典型的代表,大將軍賈榮,而且此人將羌人之亂平息的功勞放到賈榮和韓遂的身上,多少讓場中計程車子覺得有些不舒服。
水鏡雖未見過大將軍,但有關他的事蹟卻在荊州一帶傳的沸沸揚揚,挾持漢帝遷都長安,在任何一名臣子看來都是大逆不道的舉動,種種欺凌天子霸佔朝綱的行徑,簡直是罄竹難書,可憐有些儒生還不斷為賈榮開脫,甚至有些人前往長安投靠,水鏡實在想不明白這些儒生學的東西都忘到了哪裡。
“亂世將至,爾等儒生,應當思慮如何報銷國家,讓百姓過上富足的生活,只有百姓強大了,一個國家才能稱的上富強。”賈榮的語氣不知不覺將這些儒生當成的教育的物件。
“這位將軍謬矣,皇室乃是國之根本,只有扶持皇室,才是正道,大漢江山已有四百年,我大漢的百姓也以身為一名漢人而自豪,似將軍這等人物,應該思慮征戰沙場,建功立業,以圖他日振興大漢,而不是在此誇誇其談。”一名儒生頭頭是道的說道。
“將軍可談一下對賈榮的看法?”水鏡打斷了儒生的問話。
賈榮拱手道:“先生稱呼我榮谷即可。”
儒生對水鏡打斷他的話沒有絲毫的怨言,只是看向賈榮的目光有些不善,他是不折不扣的保皇派,看不得皇室的尊嚴受到任何的侵犯,和當初太學的那群儒生持有相同的意見,董卓的血腥殘暴更能讓他們的忠心被天下人知曉。
“大將軍賈榮,論其功績,足以流芳百世,以微弱的兵力大破黃巾,殺的黃巾落荒而逃,以致於有了張角之死,黃巾之亂平息;以數百騎兵奔赴戰場,屢次擊敗羌人騎兵,大勝而歸;以數千人的微弱兵力守住韓遂十萬大軍鋒芒之下的平襄城,奮力一擊,將金城收復;近日又以三萬人抵擋鮮卑十四萬大軍,俘獲鮮卑主將慕容楓,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