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的。
曹操在荊州攻下了南陽郡和西涼軍在冀州的進度相同,攻下常山國之後,賈榮帶領士兵一直和冀州軍對峙在鉅鹿,為甘寧的行動,贏取時間,當然,城內的袁紹不敢掉以輕心,要知道面前的是戰無不勝的西涼軍,雙方小打小鬧不斷,不過皆是冀州軍吃虧,論士兵的個人能力,冀州軍如何比得過西涼軍。
總結了一番以往西涼軍戰鬥的方式,袁紹對於城門的防衛十分森嚴,三步一崗五步一哨,城門的將領多是袁紹多年的心腹,值得信任之人,而且軍中將領的保護也十分嚴格,總而言之就是不容許城中出現西涼軍刺殺事件。
想要將鉅鹿城攻下,西涼軍想要憑藉這數萬人馬還是遠遠不夠的,若不是顧忌西涼軍的威名,袁紹甚至心想著帶領大軍出去衝殺一陣,畢竟西涼軍的人數遠遠的少於自己,只要等各地的援軍到來,袁紹就決定大幹一場,將西涼軍擊敗,到時候可想冀州軍的聲名將會達到何種程度。
來自雒陽方面的壓力,沒有袁紹想象中的那麼好,鎮守雒陽的是西涼軍有名的將領趙雲,不用曹軍施壓,一旦在關外發現曹軍士兵的蹤跡,騎兵會毫不猶豫將之擊殺,連續半月,曹軍沒有取得意想中的效果,反倒是損兵折將,有些不划算了。
正面作戰,三千曹軍士兵,見到兩千西涼軍都會倉皇而走,何況趙雲一出手就是騎兵上場,將關卡周圍五十里完全肅清,沒有曹軍士兵的蹤跡。
經過一個月的海上航行,甘寧終於要靠岸了,在海上進行航行,不比陸地上行軍,一個大風大浪,就有可能導致艦船偏航,甘寧就遇到不少這樣的事情,不然早就在半個月之前到達渤海郡。
渤海郡,是袁紹的發家之地,當初從洛陽逃出來之後,袁紹擔任的就是渤海太守,在渤海積蓄實力,最終成為聯軍的盟主,討伐董卓,作為根基的所在,袁紹對渤海還是十分重視的,加強城防等,都沒有漏,不過這一次西涼軍攻打冀州,袁紹幾乎將後方的兵力全部帶到了前線,被留下計程車兵大多是一些老弱,沒有什麼戰鬥力,估計對方一個衝鋒,就能將這些人嚇的膽寒,在冀州,這些士兵說白了就是用來充數的,平時巡邏一下,維持一下城內的治安,戰亂的時候,就充當守衛的職責,戰鬥力幾乎不用提,欺負百姓還行。
而且黑山軍當年投靠袁紹之後,並沒有解散,而是被安插在了各個隊伍中,分化了張燕的實力,同時增加了冀州軍的實力,這在當年看來是十分明知的舉動,而今情況不一樣了,這些黃巾軍計程車兵成了冀州軍的累贅,總不可能將軍隊解散,讓這些人回去種田,估計忍耐不了寂寞的他們會操起兵器,繼續做老本行,增加冀州的混亂。
透過望遠鏡看著前方的陸地,甘寧的臉上露出興奮的神色,接連在海上航行了一個月之久,就算是他也很吃不消,何況是船上的軍中士卒,此次突襲冀州,三艘樓船一共帶領西涼軍士兵三千人,還有一千水軍,目的就是攻其不備,這場突襲若是失敗了,就意味著西涼軍的戰略沒有了任何的意義,只會從冀州戰場上灰溜溜的撤退,這一戰,不容有失,是西涼水軍露出猙獰面孔的時候。
六二七章:登陸
甘寧暗暗握緊了拳頭,看向陸地的眼神有些灼熱。
海邊很少有人居住,這個時代的海岸線可不是後世那般繁華,牧民的船隻只能夠在淺海的地帶進行捕魚,根本無法出海,而且海邊的漁民都是十分貧窮的,一來二往,居住在海邊的,都是沒錢的窮人。
遠處有不少忙碌的身影,讓甘寧的眉頭皺了起來,這些百姓定然是居住在海邊的窮苦人家,為了溫飽,每天還要出海捕魚,但是這些人的存在,卻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西涼軍的征戰。
咬咬牙,甘寧道:“你三人帶領一百名水上的好手,前往岸邊,一個活口也不用留。”
“諾。”三人都是水賊出身,跟隨在甘寧身邊多年,對於甘寧的命令,向來都是不折不扣的執行。
“將軍,不可啊,這些都是尋常人家的百姓,不是冀州計程車兵,就算是主公在此,也斷然不會同意的,此事幹系重大,還請將軍收回成命。”一名將領勸道。
身在西涼軍中,對於一些軍中的規矩,將領自然是知道的比甘寧要多上很多,以往西涼軍沒攻克一個地方,都會出榜安民,各個條件,都是對百姓有利的,時間長了,也就有了涼王安民如子的說法,而且冒犯百姓的將士,基本上都要受到處罰。
甘寧道:“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何況此時我們是在冀州的邊境,冀州的子民,與我西涼軍有何干系,若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