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35章 天蓬元帥廖八斤

第三百三十四章天蓬元帥廖八斤

國際象棋的起源至今說法不一,有關起源的傳說有各種版本,比較可靠的說法認為它是由古代印度發明的,它的原型是一種叫做“恰圖蘭卡”的棋,其中有4種棋子:步兵、騎步、戰車和大象,正好反映了古代印度軍隊的組成兵種。“恰圖蘭卡”的進一步發展是“沙特蘭茲”,在棋子和規則上有大規模的改進,開始在中亞各民族廣為流傳。然後這種遊戲透過貿易、戰爭和宗教等多種渠道,由東方向西方傳播,其傳播的大致路線是:印度——波斯(今伊朗)——中亞——阿拉伯國家——歐洲。在11世紀末,它已遍及歐洲各國。而國際象棋——“Chess”這個名字也是由波斯語和阿拉伯語組成的複合詞,意為“將死對方的王”。

據可靠的文字記載它至少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儘管更多的人相信它起源於東方,但從它的演變史以及發展史,我們不得不承認它是在西方尤其是歐洲定型並流行開來的。在歐洲文藝復興時代,人們對它做了一次大的改革,一些棋子改變了走法,行棋速度明顯變快,例如“原先的大臣”被浪漫的法國人改為王的配偶--後,像社會革命一樣,連性別也變了。至15世紀末進化為現制。當時它與騎術、游泳、射箭、擊劍、狩獵、作詩並列成為騎士教育的七大必修科目。18世紀,以騎士教育為主導的人們把在下棋當中兇猛的進攻和大無謂的棄子看成是勇敢的表現,而不敢接受棄子或防守的一方被認為是怯懦的。但這種騎士風格的弈棋理念和完全不重視防守的戰略思想已經被現代理論所淘汰。

現在,國際象棋在世界各地流行和普及。人類社會不僅僅把它當作遊戲和娛樂,還當作一門藝術學科、競技體育專案,甚至開發電腦弈棋,向人類智慧挑戰。

國際象棋最早傳入我國是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當時的中國留學生把國際象棋帶回國內,但未能普及開來。到了上世紀50年代,我國將它列為體育專案,才開始逐漸推廣起來。國際象棋英文“Chess”本身只是棋的意思,因其走法與中國象棋極相似,為了與中國象棋區分開來,人們在前面加上“國際”二字叫國際象棋。在亞洲一些華語地方,也有人稱它為“西洋棋”。國際象棋中6種棋子的命名,也完全是按照中國象棋的叫法而定的。King譯為王;Queen譯為後;Rook:意為城堡,因與車走法一樣,故稱為“車”;Knight:騎士(或稱為爵士),與馬走法類似,稱為“馬”;Bishop:傳教士,與象(相)走法類似,稱為“象”;Pawn譯為兵。

關於中國象棋的起源有多種說法:有的認為起源於古代傳說中的神農氏;有的認為起源於傳說中的黃帝;有的認為起源於周武王伐紂時期:“象棋,武王所造,其進退攻守之法,日月星辰之象,乃爭國用兵戰鬥之術。以象牙飾旗,故曰象棋。”

更多的認為是秦末楚漢相爭時的產物。韓信發明象棋,用以鍛鍊將士的攻殺能力。證據是後世象棋盤上常刻有“楚河漢界”的字樣。無論起源於何時,有一點是肯定的,就是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受到當時戰爭模式的影響,人文社會的影響,在走法以及規則上不斷地創新,包括兵種的增多。

若從文物出土的角度看,中國象棋成型於北宋,定型於南宋(見南宋詩人劉克莊《象弈一首呈葉潛仲》詩中描繪了棋盤、棋子的形式和下法,與現在流行的下法相同),發展於明朝。基本上最初每個朝代都略有不同,是透過不斷的完善才成為今天的樣子。

有名家說,中國象棋是中國社會發展的實踐經驗總結,其傳統性和封閉性更明顯,不瞭解中國封建文化,就不瞭解中國象棋。

中國象棋棋盤是由九道直線和十道橫線交叉組成。中間以“楚河漢界”相隔,淋漓地再現了當時兩軍對壘的場景。“楚河漢界”位於鄭州市西北郊的廣武山上,當時西邊為漢王城,東邊為楚王城,諸侯割據,各霸一方。

有趣的是,如果把“楚河漢界”拿開,正好是一張8x8方格的棋盤,與國際象棋棋盤幾乎一樣。“9”是最大個數,在中國古代,象徵著多與廣的意思,“九州”泛指中國。“8”更有無限擴伸、四面八方的喻意。8和9在中西方都喻著無窮大的意思。古代戰爭的目的就是爭取更多的土地,為了佔領更多的地盤,所有充當戰場的棋盤都體現了古人的這種意識。

中西方對於戰場對峙的觀念不同。中國象棋的棋子佔據在交叉點上,透過線(路)與對方交鋒;國際象棋則是面與面的對峙,一馬平川,連界河都不用。這體現了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