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16章 國際象棋世界冠軍賽

第七百九十章國際象棋世界冠軍賽

國際象棋世界冠軍賽,也稱國際象棋世界棋王賽,是世界國際象棋聯合會組織的最高水平的國際象棋個人大賽。該賽事正式創辦於1886年,原先是三年一屆,每屆採取逐級選拔的辦法。其初賽為區域賽,此後分別為區際賽和候選人賽。候選人賽的決賽優勝者即為世界冠軍候選人,獲得與上屆世界冠軍進行對抗賽的資格。國際棋聯原規定,對抗賽不限局數,每週三局,先勝六局者為國際象棋世界冠軍。1993年後,賽制與賽程均有所變化。

國際象棋世界冠軍賽有著上百年曆史。奧地利的斯坦尼茨被普遍認為是第一位現代國際象棋大師,他於1886年在國際象棋世界冠軍賽上擊敗德國的阿道夫·安德森而榮登王座,成為第一位正式的國際象棋世界冠軍。1894年,德國棋手拉斯克擊敗斯坦尼茨,成為新冠軍,直到1921年他被古巴人卡帕布蘭卡打敗。但卡帕布蘭卡只當了1屆冠軍,就被法國的阿廖欣拉下王座。阿廖欣在1935年輸給荷蘭人尤偉而丟失了1屆冠軍,但兩年後他又從尤偉手中奪回了冠軍,並一直保持到他1946年去世為止。

1946年,已經成立22年的國際象棋聯合會(FIDE)開始全方位管理世界上的國際象棋比賽,制定了一系列統一的國際象棋比賽規則,並開始舉辦“國際象棋奧林匹克大賽”以及各種級別的錦標賽。戰後的世界國際象棋錦標賽幾乎成了前蘇聯棋手的一統天下。從1948年起,除了1972年美國棋手菲舍爾拿下1屆冠軍外,其餘冠軍寶座都被前蘇聯棋手鮑特維尼克、斯梅斯洛夫、塔爾、彼得羅相和斯帕斯基所佔據。其中亞美尼亞籍的彼得羅相保持世界冠軍稱號達6年之久,被稱為“鐵棋手”;而兩位俄羅斯籍的超級大師卡爾波夫和卡斯帕羅夫從1975年起就長期佔據著世界冠軍寶座。

1993年,國際象棋世界冠軍賽格局被打破,從1993年到2006年,國際象棋界一直存在兩個世界冠軍。這兩個世界冠軍分別來自兩個對立的國際組織,一個是歷史悠久的國際棋聯(FIDE),這也是唯一的官方組織,擁有170多個會員國。另一個組織則是由卡斯帕羅夫和肖特於1993年脫離國際棋聯後自立山頭成立的職業棋協(PCA)。追述世界棋壇的混亂起源,要從1984年卡斯帕羅夫挑戰老棋王卡爾波夫,爭奪世界棋王稱號開始說起,人們將他們稱之為“小卡”和“大卡”。自1984年至1990年的6年多的時間裡,“二卡”共進行了5次爭霸,交鋒144局,小卡以勝20負18和106的總戰績略微領先。

在老棋王菲舍爾悄然隱退棋壇後,卡爾波夫揹著不戰而勝的遺憾獨霸國際象棋世界棋壇9年之久。直到1984年,卡爾波夫“獨孤求敗”的輝煌歷史終於在年僅21歲的卡斯帕羅夫的挑戰下遭到最大的威脅。這一戰就進行了5個多月,兩人大戰48盤,連和17盤,創下了國際象棋歷史上比賽時間最長的紀錄。 1984年9月10日,卡斯帕羅夫和卡爾波夫在莫斯科開始了首次碰撞。此番大戰規定,和棋不計分,對局數不受限制,兩人中先勝6局者便可獲得世界冠軍的稱號。

當比賽進行至第42局時,“二卡”均已達到了身心所承受的最大限度,此時總和局達到了35局。對此,前世界冠軍塔爾指出,為了避免再發生類似“無限”和棋現象,國際棋聯應啟用原有規則,即最多下24局,先得12.5分者為勝。

沉悶的和棋一直延續到第48局,卡斯帕羅夫出人意料地連扳2局,就在卡爾波夫提出要推遲第49局的比賽的時候,當時的國際棋聯主席,弗羅倫西奧·坎波馬內斯站了出來。1985年2月15日,坎波馬內斯在莫斯科一家旅館中舉行記者招待會宣佈,結束“二卡”正在進行的國際象棋男子世界冠軍爭奪賽。在同年按照最高局數24局的舊規則重新在“二卡”之間開始世界冠軍爭奪。

坎波馬內斯的決定立即在棋界引起軒然大波。對於坎氏的決定最為憤怒的是卡斯帕羅夫,而應該是“受益一方”的卡爾波夫也同樣對“決定”表示了強烈的反對。

為了平息“二卡”的不滿,坎波馬內斯與他們協商了1個多小時。最終,坎氏宣佈卡爾波夫接受了這一決定,而卡斯帕羅夫將服從決定。憤怒的卡斯帕羅夫指責卡爾波夫和坎波馬內斯串通一氣。這一事件在卡斯帕羅夫心中種下了對於國際棋聯不滿的火種。

1985年9月2日,“二卡”第2次世界冠軍爭霸賽在莫斯科拉開戰幕。經過24局鏖戰卡斯帕羅夫最終奪得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