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19章 象棋發展論述

炮兵卒’一個不少,還想抵賴?”

紀曉嵐道:“這是一首成語名詩,每句嵌一個成語,寫的是我看歷史書的體會和感想,其內容和下棋一點關係都沒有!”

四叔不服地說:“噢,這句帶象棋子名還不算和下棋有關?”紀曉嵐道:“當然了,你看我這一首詩才是有關弈棋內容的詩呢!”

紀曉嵐一邊說,一邊從抽屜裡拿出另一首詩交給四叔,他補充說:“四叔,這首詩我本來不會給你看的,這可是你‘逼’的。”

四叔接過來一看,見此詩是:

紋枰對坐在兩邊,

弈理深奧妙又玄。

中炮當頭威力大,

雙馬屏風固在垣。

大車何頭禦敵擾,

支起士相保安全。

傾力進攻忌急燥,

防守保守不相干。

真假虛實難判定,

直搗黃龍始欣然。

四叔看罷,知道紀曉嵐確實說得對,這首詩才是寫弈棋的,而那一首不是。但是人家並未想交給我這一首,這確是我“逼”他交出來的。想到此,他也就不便再批評紀曉嵐了。

所謂“江山易改,秉性難移”。不管四叔採取怎樣的方法,也未減弱紀曉嵐物件棋的愛好,他還是經常和同學們一起玩。又過了數日,他又用節省下來的零錢買了一副象棋。

紀曉嵐弈劫難逃。這一天,他又鬼使神差地把象棋帶回了家,這一次,四叔紀容端是在他睡覺了以後發現他的這個“秘密”的。四叔想,這孩子平時很聽話,無論什麼事,我一說,他準照辦。那為什麼我不讓他下象棋,他就是不聽話呢?這象棋怎麼就那麼好玩?就有那麼大的吸引力?

出於好奇心,自此以後,四叔便向會下象棋的人學習起象棋來。他的天資本來就好,所以學得很快,不久便能領會象棋藝術的奧妙和精髓,故物件也著了迷,其著迷程度,甚至比紀曉嵐更甚。這時,他怕後悔自己不該兩次扔紀曉嵐的象棋,感到很對不起侄兒。他怕其他大人也和他一樣,幹出這樣的“蠢”事,不讓兒女們學棋,於是自己也賦了一首《告父輩詩》,以讓他們接受自己的“教訓”。詩曰:

象棋啥魅力,

侄兒如此迷?

兩扔侄棋子兒,

又關兒“禁閉”。

兒痴志難改,

愛弈心不移。

我亦試試看,

一試更著迷!

勸君別學我,

別扔兒學棋!

這個故事雖然簡單,但是對於現如今這些急功近利的家長們應該也算是有點教育意義了,只是能起到什麼樣的作用那就不得而知了。

下面還有個宋太祖趙匡胤的象棋故事,也分享一下。

話說距今千餘年前,正值中國歷史上的殘唐五代時期,那時的趙匡胤還只是一名普通的軍卒,整日裡遊手好閒。趙匡胤性好弈棋,加上他勇謀雙備,棋藝進步的得較快,一般的等閒好手,均為他所敗。於是他便有些驕傲起來,誇口說自己是天下第一高手,常發出難逢敵手之感慨。

有一次趙匡胤隨軍行至陝西,在過華山時,聞聽山上有一道士,人稱陳摶老祖,象棋下得極好,遠近聞名。趙匡胤不覺技癢,就偷偷抽空登上華山,去找老道下棋。陳傳老祖使用激將法,故意嫌趙只不過是個軍卒,表示不願與之對弈。趙匡胤一聽急了,便誇口說要以整座華山為賭注來下這盤棋,豈料棋至殘局時,他因操之過急而漏殺一子,而被陳摶老祖反敗為勝。

?其實,當時的陳老祖早見雖然落泊的趙匡胤藏有天子相,遂馬上找來紙筆讓趙簽字畫押,立字據為證。趙當時想這華山又不是我的,輸給他又何妨.遂爽快的簽了字畫了押。孰料數年之後,趙匡胤真的黃袍加身當上了宋太祖,這時陳摶老祖才親執字據,下山來到皇宮。趙無法賴帳,但是極欽佩陳老祖的道行,欲留陳在宮中做官,無奈只是陳老祖堅辭不就,只得下旨將華山賜予陳老祖,並永免華山黎民百姓的租賦,這才留下了這段千古逸事。後有人將兩人當時賭戰的象棋棋局譜流傳下來的記錄棋譜公示,讓人難辯真偽,棋譜記載著雙方是用“仙人指路對兵局”開局,轉為“先手屏風馬對後手屏風馬”對陣的。要是單從棋藝的角度來講,確是象棋發展史上的一局精彩的佳作。

歷史上喜歡下象棋的皇帝有不少,不過像趙匡胤這樣將賭注下得這麼大的,估計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了。

唐玄宗的長子李亨即後來的唐肅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