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74章 中國象棋的近代史

土的背面繪有圖形的銅質棋子,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唐代的象棋形制,和早期的國際象棋頗多相似之處。當時象棋的流行情況,從詩文傳奇中諸多記載中,都可略見一斑。而象棋譜《樗薄象戲格》三卷則可能是唐代的著作。宋代是象棋廣泛流行,形制大變革的時代。北宋時期,先後有司馬光的《七國象戲》,尹洙的《象戲格》、《棋勢》,晁補之的《廣象戲圖》等著術問世,民間還流行“大象戲“。經過近百年的實踐,象棋於北宋末定型成近代模式:32枚棋子,有河界的棋盤,將在九宮之中等等。南宋時期,象棋“家澈戶曉“,成為流行極為廣泛的棋藝活動。李清照、劉克莊等文學家,洪遵、文天祥等政治家,都嗜好下象棋。宮廷設的“棋待詔“中,象棋手佔一半以上。民間有稱為“棋師“的專業者和專制象棋子和象棋盤的手工業者。南宋還出現了洪邁的《棋經論》、葉茂卿的《象棋神機集》、陳元靚的《事林廣記》等多種象棋著述。元明清時期,象棋繼續在民間流行,象棋的發展有了長足的進步,技術水平不斷得以提高,出現了多部總結性的理論專著,其中最為重要的有《夢入神機》、《金鵬十八變》、《桔中秘》、《適情雅趣》、《梅花譜》、《竹香齋象棋譜》等。楊慎、唐寅、郎英、羅頎、袁枚等文人學者都愛好下棋,大批著名棋手的湧現,顯示了象棋受到社會各階層民眾喜愛的狀況。是古代象棋史上的黃金時期。建國以後,象棋工作者們總結髮揚了前人的文化遺產,勇於創新,銳意進取,使象棋文化的更加絢麗多彩,真正成為了中華文化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1956年,象棋被為國家體育專案。以後,幾乎每年都舉行全國性的比賽。1962年成立了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的下屬組織——中國象棋協會,各地相應建立了下屬協會機構。

新中國成立後,人民當家作主,象棋這一深受大眾歡迎的文娛活動也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很多以棋為生的“棋人”生活有了著落,可以安心下棋,再不被視為“販夫走卒”。1956年,象棋被列入國家正式體育專案,當年年底即在首都北京舉行了我國曆史上第一次全國性的比賽--“1956年全國象棋錦標賽”。在這次比賽中,象棋是唯一的比賽專案,而圍棋和國際象棋則被列為表演專案。參加首屆全國象棋錦標賽的各地選手為:西安王羽屏、天津薛佔金、武漢李義庭、青島戴光潔、旅大李小村、瀋陽薛家語、杭州劉憶慈、開封田嘉樹、成都陳開遠、南昌馮德深、蘭州魏長林、濟南鄒煜滋、太原王慶傑、上海何順安、南寧周壽階、福州林幼如、長春趙震寰、廣州楊官璘、西寧張增華、貴陽趙恆泉、保定鄧裕如、長沙李定一、承德陳國衡、重慶劉劍青、合肥祝林瑞、鄭州畢鐵珊、北京侯玉山、昆明鄧鵬、哈爾濱王嘉良、烏魯木齊納金元,共30名棋手。

其中最年輕的只有19歲,最年長的已經61歲。首屆全國象棋錦標賽從12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體育館的比賽館舉行,比賽分為預賽、複賽和決賽三個階段,每個階段均實行雙局迴圈制。預賽分為六個組,每組前兩名進入複賽;複賽分為三個組,每組前兩名最終進入決賽。廣州楊官璘在決賽中以五戰三勝一平一負(共10局:4勝4和2負)的戰績奪得首屆全國象棋錦標賽的桂冠,哈爾濱王嘉良、杭州劉憶慈、武漢李義庭、北京侯玉山、上海何順安分列二至六名。此外,進入複賽的還有:天津薛佔金、瀋陽薛家語、南寧周壽階、長春趙震寰、重慶劉劍青和蘭州魏長林等六位棋手。

1959象棋入選首屆綜合性的全國運動會1959年是新中國建國十週年,為響應***主席“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的號召,這一年舉辦了,全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運動會”。

首屆全運會共有36個比賽專案,其中包含很多群眾專案和軍事專案,中國象棋、圍棋、航空模型、無線電發報、航海等專案都位列在全運會大家庭裡,因此本次運動會的參加面和參與人數也非常多,參加本屆運動會的運動員平均年齡僅為21歲。會上,向建國十年來打破世界紀錄和得到世界冠軍的40名優秀運動員頒發了體育運動榮譽獎章。首屆全運會上,女運動員入場1959年9月13日-10月3日,第一屆全國運動會在北京舉行。

中國象棋的比賽是以省、市、自治區為單位,各選派1名棋手參加,計有26名運動員,另有江西、西藏與解放軍沒有參加。解放初期:楊官磷中國象棋史上中國象棋殘局第一高手,中國象棋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全國冠軍胡榮華15歲奪冠,是中國象棋史上奪冠最年輕和最年長的棋手,由於年紀輕輕便執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