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11章 中國象棋和國際象棋

種遊戲就是早期的國際象棋。國際象棋發明以後,正如達依爾所期待的那樣,這種走子別緻、棋路新穎的棋戲果真具有那樣大的魔力,很快受到了人們的喜愛。於是,好戰的狂熱情緒逐漸被切磋棋藝的熱情所代替,隨之而來的是國家的繁榮與昌盛。人們非常感謝達依爾,國王舍罕答應他提出一個要求作為發明國際象棋的獎賞。聰明的達依爾靈機一動:“我的要求很簡單,國王只要在國際象棋棋盤的第一格子上放一粒麥子,第二個格子上放二粒,第三個格子上放四粒,以後按此比例每一格加一倍,一直放到第64格,我就感恩不盡了。”國王想:“這麼點麥子有多少!”當即答應了宰相的要求。但是,當國王讓人扛來一袋小麥後,不一會兒就用完了,再來幾袋,很快又沒有了。國王十分納悶,連忙請來研究數學的人計算,好長時間才得到結果。原來這是個很大的天文數字,就是拿出當時全印度的所有糧食也不夠這個數字。

後來,這種魔力極大的棋戲又很快地傳到了義大利、法國、西班牙等國家。20世紀90年代,國際象棋已成為世界流行的競賽專案。

常下國際象棋可以培養我們機智勇敢的品質和謙虛樂觀的精神,有助於培養我們的敏銳觀察力和有意注意能力,能增強我們的記憶力和提高思維能力,尤其是抽象思維能力。

下國際象棋實際上就是模仿兩軍對陣,一方執白棋,叫做白方;另一方執黑棋,叫做黑方。你走一步,我走一步,誰能夠將死對方的王,誰就取得了棋局的勝利。據現有史料記載,國際象棋的發展歷史已將近2000年。關於它的起源,曾經有過多種不同的說法,諸如起源於中國、印度、錫蘭、波斯、阿拉伯國家等等。目前世界上多數棋史學家認為國際象棋最早出現在印度。18世紀時,W.瓊斯指出:古印度是國際象棋誕生的搖籃。大約公元2~4世紀時,印度有一種叫作“恰圖蘭加”(chaturanga)的棋戲,內有車、馬、象、兵 4種棋子,象徵著印度古代的軍制。在當時流傳的印度敘事史詩《摩訶婆羅多》中,有“四軍將士已安排“的詩句。“四軍”就是指軍隊分為車、象、馬、兵 4個兵種。但作為今日國際象棋前身的這種“四方棋”,當時是由擲骰子的方法來進行的。遊戲的目的也不是將死對方的王,而是吃掉對方全部棋子。

國際象棋大約在10世紀以後,經中亞和阿拉伯傳到歐洲的各個地區,先傳到義大利,然後是西班牙和法國。11世紀末葉,遍及歐洲各國。在當時的文獻中,將國際象棋列為騎士教育的“七藝”之一。“七藝”是騎術、游泳、射箭、擊劍、狩獵、賦詩和下棋。法國的英雄史詩《羅蘭之歌》中,也談及這一點。15、16世紀,國際象棋終於定型成今日的樣式和棋制。現存最早的國際象棋譜,出版在1497年。

國際象棋的著法有過許多次變革。早先,王的走法雖和現在一樣,但據說是可以被吃掉的。關於王車易位的特權是從16世紀上半葉才開始有的,這是歐洲人的一項創造發明。皇后的名稱、性別和威力曾經有過多次奇妙的改變。在沙特拉茲時期,皇后這隻棋子表示“律師”、“大臣”或“將軍”。後來法國人把皇后一字的形式稍稍變了一下,成了現在這樣的女性。過去,皇后並不是最強的棋子,它只能斜走1格,與中國象棋計程車非常類似。雙方的皇后只能在不同顏色的格子上斜走,因此不能相遇。皇后具有現在這樣強大的威力,大約是在15世紀中葉以後。“象”只許斜進2格,類似今日中國象棋裡的象,但無“塞象眼”的限制,如果中間格有棋子,“象”也可以越過。象的這種允許越子的走法在歐洲一直延續到15世紀,兵在過去只能前進1格,第1次走動時也一樣,一到16世紀初,兵的威力才提高到現在這樣。兵到達第 8格,過去只能升變為皇后,不能升變成別的棋子,只有車和馬的走法一直沒有改變。至於國際象棋的棋盤,在13世紀以前是不分黑白格的。

後漢明帝時(公元 1世紀下半葉),中國與印度開始正式交往,隋唐之後,文化交流更形頻繁。中國的象棋與國際象棋著法類似,淵源相近,在過去的發展歷史中可能互有影響。直到今天,這兩種象棋的車和馬走法相同(只是國際象棋的馬不受蹩腿的限制),基本規則也類似。尤其值得指出的是,中國文物中有一幅北宋以前的飾有“琴棋書畫”圖案的織錦,表示棋的是一個8×8 格的黑白格相間的棋盤,和現代國際象棋盤完全一樣;河南開封出土的北宋銅質棋子,“士”的圖案為身穿戎裝的女子,和國際象棋裡的皇后性別一樣。

中國象棋和世界象棋粗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