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13章 象棋歷史故事

第六百九十五章象棋歷史故事

中國象棋步圍棋之後,雖說在古代成熟得較晚,但仍是一項擁有廣泛群眾基礎、雅俗共賞的棋藝活動。據古籍記載,早在戰國時代,盛行著一種原始的象牙制的六博棋,每方有棋子6枚,可說是中國象棋的前身。《楚辭·招魂》有“菎蔽象棊(即棋)”之語,是中國象棋出現的最早的文字資料。20世紀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湖北雲夢睡虎地發掘出土了戰國時期的古棋局。這時象棋已成為具有軍事意義的遊戲娛樂活動了。

所謂象棋的“象”,最初為“象徵”之義,以棋象徵戰帥及各兵種演習,是一種形象的戰鬥遊戲。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棋藝飛速發展的時代。北周武帝宇邕寫了一篇《象經》,把古代象棋稱為“象戲”,並親自給文武百官講解。可惜的是,《象經》這一珍貴的文獻資料,在唐代以後失傳了。

??隋朝時期,隋文帝楊堅認為《象經》多亂法,故持反對態度,“象戲”一時受到了抑制。但至唐代,象棋活動卻有了較大的發展。唐太宗李世民特別喜愛象棋,女皇帝武則天,簡直可說是個象棋迷。據《梁公九諫》記載,武則天竟做了一個與天神大羅天女下象棋的夢,還被天女戰敗,此夢竟使她深感疑惑:不知吉祥否?夜寐夢下棋,必與她平日嬉戲象棋入迷有關。而丞相牛增孺作《玄怪錄》,其中兩篇文章涉及有關古象棋的故事,描寫某宅鬧鬼,夜半三更有天馬、上將、輜車、兵車等兵馬廝殺不止。後人們在其宅下挖出一座古墓,墓裡藏有一副象棋,有銅製的馬、車、兵、卒棋子。這些雖為神話,但它是從實際生活中演繹出來的,從中可窺視當時社會象棋之普及與受重視的程度。?

?唐玄宗李隆基登皇位後,將“棋待詔”(以圍棋或象棋為正式職業,並領取朝廷薪俸的人)官職正式定下來,此後一直延續至南宋末,歷時達500多年。李隆基既喜歡圍棋也喜愛下象棋。他常與楊貴妃對弈,其下象棋的方法又十分別致,不是在棋盤上落子,而是以人代棋子。命數十名富女為棋手,在胸上綴以棋子之名稱,棋盤則繪圖在宮殿金磚地上,在楊貴妃那“鶯聲燕語”中,宮女隨之走動弈棋,那博弈的情景的確奢華有趣。以人代棋的走法被傳入日本後,蛻製成日本的“將棋”。?

唐玄宗的長子李亨即後來的唐肅宗,也是一位頗愛下象棋的天子。即使“天寶之亂”他與愛妃張良娣擁兵西逃時,只要暫息片刻,他就要與愛妃下棋。而對於四面八方飛來的戰報、求援急件,即便堆積如山,他也不屑一顧。丞相李泌用“馬嵬坡”事件進言勸說,唐肅宗方有所收斂,但下棋的興趣仍末減。他為了掩人耳目,將“金銅成形”的象棋,換成“幹樹枝”雕成的軟木棋子,以免走棋時發出聲響。從此有了木製的象形立體棋子,被後人稱之為“寶應象棋”,從此,象棋由高貴的金、銅鎏金等形式,轉向普及的木質形式。?

在漫長歲月中,象棋的棋法由簡到繁,由粗到精。北宋重臣司馬光是個有名的象棋迷,他曾有“閒敲棋子燈花落”之句。他將2人對局改成7人相鬥,稱作“七國象戲”;後晁補之又把棋局擴大縱橫19路,棋子加到98個,名之“廣象戲”。但終因繁瑣、冗贅,棋藝低下而不得流行。直至北宋末南宋初,象棋發展逐漸定型。即形成棋盤10路、橫9路、有界河、“將”在九宮之內的佈局。宋代《事林廣記》中就記載著中國當時所能看到的最早象棋譜。據發現的宋代象棋正是32枚,其正面刻有楷體漢字,背面刻有實體象形圖案,從此,銅鑄或木製的陰文塗色棋子取代了以前的立體象形象棋。20世紀70年代在福建泉州後渚港出土的南宋末年木製沈船,在船艙出土了20枚木製象棋子。它們很有可能是船員和乘客的遊戲工具,說明南宋時代象棋已相當普及,這是我國出土文物中最早的象棋實物。?

象棋在南宋社會得到普遍推廣,深受社會各階層的喜愛,以至家喻戶曉,男女老幼都能玩“象戲”。南宋著名詩人李清照十分精通博弈,在她的《打馬圖》中甚至附刻了一副象棋盤。《宋人軼事彙編》卷19載:文天祥“平生嗜象弈”,著有《單騎見虜》等40局,相傳即便他與象棋國手周子善游泳時,兩人也在水中憑記憶用語言“盲棋”對弈。南宋丞相洪邁以豐富的實踐經驗,深刻完整地論述了象棋戰術,寫出了《棋經論》l卷13篇,其中的棋法戰術,已具有相當的戰爭藝術性。?

明清時期,象棋有了很大的發展,並湧現出了不少象棋名手和論述象棋的專著。明代象棋專著有《金鵬秘訣》、《金滕七著》、《夢人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