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部分

父親為科學春天的到來而欣慰,但是另一方面,眼下的實際狀況又讓他為科技工作更加操心,更加著急。我們耽擱了10年多,如果不耽擱這10年多,中國人在世界上的地位,不知會高多少。現在,與世界的差距更大了,再不迎頭趕上,中國人就會被徹底甩掉。父親為此感到深深的惋惜。有一天他對我說:“我老了,不能上一線了,但我還能搖旗吶喊,還可以出出點子。”

中國現代科技的發展,按照父親的經驗,就是自力更生,集中力量,全面規劃,大力協同,縮短戰線,堅持攻關,不斷取勝。正是依靠這個經驗,中國才有了“兩彈一星”。

然而,由於“文革”期間,科技界是“重災區”,積累下成堆的問題。進入新時期以後,大家都想迅速發展,但又都在各自為政,缺乏集中統一的指揮與協調。於是,父親很快發現,國家科委、國防科委、國防工辦、中國科學院,這些中國科技界的重要陣地上,各個單位之間矛盾重重,各自為政,很難集中力量辦事情,更談不上多出成果,多出人才。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重新“掛帥”(2)

父親認為,照這樣子下去,什麼事情也做不好。

面對這種矛盾的狀況,八十高齡的父親似乎比誰都著急。一天,他去鄧小平家,與鄧小平談起這方面的問題。小平說,中央也為之著急,但是要有老同志出面,幫助中央協調解決才行。

中央選來選去,又選到了我的父親。那時在中央的上層領導中,對科技界最熟悉,最具領導經驗的,最有威望的,還真是非父親莫屬。

1979年10月,中央決定成立科學協調委員會,請父親任這個委員會的書記,出面掌握和協調。

父親當時正在病中,身體時好時壞,尤其是心臟病,時常發作。但他還是抱病承擔了中央的重託。

這使人想起1956年,也是鄧小平出面找父親談話,父親選擇了他一生鍾愛的科技事業。如今,八十高齡的父親義無反顧,再度掛帥。

科學協調委員會的成員有:方毅、王震、張愛萍、洪學智、李昌。後來,又增加了武衡和李耀文。人雖不多,但代表了四大系統的關係與利益。

12月6日,父親給鄧小平寫信,反映情況。信中寫道——

我們現在分散主義嚴重,有些單位單幹慣了,總想自成體系,萬事不求人,搞小而全,大而全,重複、浪費很大,把力量分散了,結果誰也幹不成。如最近有人向《光明日報》寫信,說中國為什麼在鐳射雷達方面,研究了13年還出不了成果,原因就是上面婆婆多,下面分散幹,誰也不能解決問題。有些科研部門的領導人反映,一上班首先考慮的是如何應付扯皮的問題。這是生產力落後的反映……將來我們生產力發展了,更要集中統一,分工協作,充分發揮生產潛力,絕不允許搞小而全、大而全……目前幾家矛盾,我折衝其間,儘量想法協調……當然文化大革命亂了十年,現在要馬上統起來,是有困難的,但這是個方向,總應該向這個方向努力。

信後面附上了關於衛星、原子能、計算機、計量工作等方面的協調意見。

兩天後,鄧小平批示:“我完全贊成你的意見,會有麻煩,不能顧慮太多,一經決定,堅決貫徹執行,一切請你下決心。”

那段時間,父親多次召集國家科委、國防科委、國防工辦、中國科學院等單位的領導開會,做了大量協調工作。比如,關於衛星研製方面的矛盾,中國科學院過去與七機部和國防科委協調不好,想自成體系自己搞。對此,父親說:“我們國家還不富裕,哪有力量一下搞兩套衛星研製機構呢?我們的衛星事業是國家的,不是哪個部門的,要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有關部門通力合作,缺哪一部分配合都不行。”

經過討論協商,大家同意本著大力協同精神,組成衛星協調規劃組,統一規劃衛星研製任務。衛星的研製由中國科學院負責,星體與運載火箭由七機部負責,國防科委負責發射。這種安排一直延續到現在。

基本任務明確後,父親還提出,衛星的發射除著眼當前任務外,還要注意長遠的發展規劃,並注意基礎理論研究的安排。總之,要通盤考慮,合理分工,充分發揮各自所長,長期定點協作。

那時,國家科委由方毅領導,國防科委由張愛萍主持。父親根據他過去集中統一、全國一盤棋的經驗,表示希望國家科委把國家的科學研究真正抓起來,成為國務院在科技戰線上的總參謀部。

父親對方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