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輪椅車上的父親,仍然有操不完的心。他愛操心,操了一輩子心,所以,不讓他操心,那是不可能的。每天必不可少的事情,就是聽秘書們念報紙、檔案,重要的地方,他要反覆聽。只要醒著,他的腦子就不停地轉動,他還要思考問題。他說,腦子越用越好用,腦子懶惰的人都是蠢人。想到某些問題,一旦深思熟慮,他就吩咐秘書記下來,或者給中央反映,或者給有關部門寫信、打電話。總之,他不會讓問題白白溜掉。
他關心部隊軍銜制的問題。早在1983年,他就向中央建議,儘快恢復軍銜制。85歲那年,他又給###寫信,建議儘快恢復軍銜制度。信中說:“軍銜制是我軍正規化建設的一項重要措施……幹部評定了軍銜,有利於他們開展工作和提高責任感。軍銜又是終身榮譽,老同志退下來或轉業時有了軍銜,對他們也是一種安慰。”
1988年,我軍終於恢復了軍銜制。
聽說社會上對高幹子女反映比較大,88歲那年,他給當時的總政治部主任餘秋裡寫信,希望部隊的高階幹部對子女嚴加管教,他寫道:“因為在現實生活中,確有少數幹部子弟依仗權勢為非作歹,或靠父母之蔭升官發財。這些極易引起義憤……群眾對這類子弟的義憤是對的。我們一定要秉公處理:提拔不當的,該降就降,該罷就罷;為非作歹的,該關就關,該殺就殺,決不留情。”
有人說,這封信顯示出一位老共產黨員、老革命家的錚錚鐵骨。
晚年,除了黃埔的事情,他還熱心支援我國的老齡事業。老齡事業在中國發展較晚,1982年中國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才成立。有一天,父親從保健醫生那兒看到一本新創刊的《中國老年》雜誌,引起他的注意。當他得知該雜誌很希望得到他的支援時,他便高興地寫了一封信,祝賀《中國老年》的創刊與發行,希望“把老齡問題提到戰略高度,加強領導,統籌規劃,做好這項工作”。
老齡委正想找到一位德高望重的老領匯出來支援他們的工作,見父親“自投羅網”,高興壞了,因此極力報請國務院,聘任父親為全國老齡委的名譽主任。父親慨然應允。1984年4月,國務院下發了聘任書。
老齡問題是個很突出的社會問題,尤其是在中國,人口基數大,老年人比例逐年上升,而且百分之八十生活在農村,他們幾乎沒有任何社會保障。父親認為,必須妥善解決老年人的各種問題,才能真正體現出社會主義的優越性。為此,他先後14次致信或題詞,予以支援和指導,並兩次會見老齡委的領導同志,探討老齡工作的情況和問題。
父親擔任了6年的名譽主任。直到1990年3月12日,他約見陳丕顯,提出自己實在年邁體衰,不能再擔任這一職務了,懇請陳丕顯繼任此職。4月27日,國務院批准父親的請求,並任命陳丕顯擔任該職。
雖然辭掉了這一職務,但父親仍然關心老齡事業。1992年3月,也就是他去世之前的兩個月,已經病情危重的他,得知《中國老年》要搞創刊100期紀念,不顧醫生的勸阻,硬是讓秘書代寫一封賀信,並經他推敲後,才同意發走。
父親一輩子鍾情於科學事業,在他的晚年,他依然痴迷於此。改革開放之後,隨著我國經濟、科技、教育的全面發展,為了調動廣大群眾發明創造的積極性,在中國科學院院士、時任國家科委副主任的武衡等人的熱心組織下,1985年10月,由包括錢學森、王大珩、金善寶等幾十位院士(當時叫學部委員)和###、王兆國、倪志福等關心群眾性發明創造活動的領導同志發起,成立了中國發明協會。父親獲悉後,立即給予了熱情的支援。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父親擔任國家科委主任時,就在科委設立了“發明局”,主管全國發明創造工作,他對組織群眾性的發明創造活動一直大力支援。因此當武衡向他彙報,並請他擔任名譽會長時,他當場欣然允諾。
1985年10月16日,中國發明協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成立大會,父親向大會發去賀電。賀電中說:“這是促進科技工作發展的又一條重要途徑”,相信協會將“使群眾性的發明創造活動蓬勃發展,碩果累累”。他祝同志們“團結奮鬥,再展宏圖”。據國家專利局原副局長、中國發明協會副董事長明廷華回憶,父親的賀電宣讀完畢後,會場上響起經久不息的掌聲。明廷華從中感受到父親在科技界的威望和影響。
操不完的心(2)
1987年,第三屆全國發明展覽會在長春市開幕後,反響空前強烈。訊息傳來,父親備感欣慰,他說:“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