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大規模貸款機構房利美Fannie Mae及房地美Freddie Mac已被傳召出庭做供。
根據業內人士的訊息,貸款業內有很多問題,部分經紀的經營手法值得爭議。貸款經紀、證券評價機構和次貸抵押受益人之間的關係出現不尋常的往來。只要某一環節被查出違法行為,另一環節將難獨善其身。例如:評等機構被查出違法,接受這樣評等的銀行或者證券行也將有麻煩,不難出現一案接著一案的情況。
貸款經紀只顧抵押受益人和個人利益
第十章 法律責任問題(2)
筆者聽電臺節目時,經常聽到指責貸款經紀的聲音。主要是指責貸款經紀為抵押受益人工作,而非為借款置產的人做事。甚至說他們為了抵押受益人和經紀個人的利益,而做出損害借款置產者的利益。一般人以為貸款經紀為借款置產者服務,現實情況卻是相反。很多貸款經紀的誠信受到質疑。
前文曾經說過,全美國只有加州有法律要求房貸經紀保障客戶,因為加州的最高法院於1979年的案例中曾指出房貸經紀需要維護客戶利益。
關於貸款經紀維護客戶利益責任(Fiduciary Duties of Mortgage Brokers),現在仍然是加州才有案例可以依據。筆者相信,只要有加州的次貸供款人在訂立次貸合約時已經明顯地無力履行還款責任,承辦的貸款經紀將會難以證明確實履行維護客戶利益的責任。換句話來說,在此情況下,只要供款人興訟,貸款經紀將會難以應付。
不要以為加州以外的貸款經紀可以免除此責任。
案例是法律界經常提及的判例(Authority)。由於加州最高法院有了判例,所有加州法院都要依照判例判案。這就是強制性判例(Mandatory Authority),亦即是法院判案時必須遵從的判例。在加州以外的法院,因為並非同一司法區,無須遵從這項判例,這樣的判例被稱為有說服力判例(Persuasive Authority),即是可以用作法庭判案時參考的案例。在加州以外被控告的貸款經紀,相信亦難以擺脫這個案例的影響。
不要以為只是小經紀才會做出違法行為惹上官非。據紐約時報報導,美國法庭記錄顯示,美國最大規模的房貸公司全國財務公司(Countrywide Financial Corp。)涉嫌在一宗賓州的供款人破產案中偽造檔案而被起訴。受到這宗官司影響,2008年1月,市場上傳聞該公司即將下市,該公司出面澄清並無其事。但是該公司的股價已由2007年初的52周高位暴跌至2008年1月的,與下市也相差無幾。
在美國,官司纏身並不好過,打官司的費用高到難以負擔。筆者在前文曾經提及,早年到美國時曾經考慮當薪酬豐厚的房貸經紀,後來打消念頭,相信讀者能明白其中原因。
貸款經紀的放款態度令信貸緊縮
不要小看這個房貸經紀的法律責任,當房地產經紀人人自危的時候,必然收緊信貸。置產者,尤其信貸評等較差的置產者將會難以找到房貸,繼而難圓買屋的美夢。房貸經紀承辦了美國房貸將近60%,是房貸主力。除了房貸之外,次貸的業務範圍包括汽車、私人貸款、信用卡信貸等等。很多美國人依賴信貸度日,一旦信貸緊縮,他們的日子將會非常難過。雖然,部分美國政客對貸款經紀沒有好感,但是依然支援監管,不支援趕盡殺絕。
缺乏房貸的地產市場將會是一潭死水。房價只能持續滑落令次貸危機擴充套件到整個房市,甚至全球股市。
二、擔保債務憑證的悲劇
銀行難逃法律責任
銀行成立特別目的法人處理次貸信貸就是想這些公司承擔法律責任。
當以次貸為後盾的擔保債務憑證出現法律問題時,母公司就可以置身事外。這樣做確實是最好的方法,因為大家早就知道次貸是高風險,其中包括法律訴訟的風險。
可是,當特別目的法人將掠奪性次貸賣給投資者或者隱瞞次貸投資工具實情的時候,情況又另當別論。雖然特別目的法人並無涉及洽談次貸,但是他們是最終拿錢出來的機構。法律訴訟可能由次貸經紀蔓延到特別目的法人,甚至他們的母公司。當次貸問題惡化時,次貸問題的法律訴訟將會增加,尤其是集體訴訟。到時,背景不同的個案相繼出現。
對沖基金和證券公司勾結
曾經提及兩支對沖基金High Grade Structu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