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心中也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連當時還是孩子的我還依稀記得記得幾位上海知青的模樣兒。知青們對農村建設的貢獻是巨大的,他們的事蹟是永遠值得紀念的。
小鎮的拱宸街這幾年一下豎起了七八座小樓,分別開著飯店、商店、網咖、美髮廳等。十里長江的江堤是去年修的,氣派美觀,也方便了遊人。江邊兒的天市廣場,可謂小巧玲瓏。小鎮內的三個村的鄉親有的在農閒時也領著孩子去廣場散步,擺弄一下健身器材。鄉親的日子也真的紅火起來了,家家是磚瓦房,家家有小四輪兒就不用說了,許多人家有了摩托車。有的年輕人結婚還添了電腦,網際網路已接近了許多農家。數字電視也在小鎮的一個村安裝完畢,正在進行全面普及。鄉親種地可以領“糧補”、“種補”,看病還有“新農合”報銷,這是和諧社會才能有的好事啊。新世紀的新農民小夥們又帥又能幹,姑娘們勤勞又漂亮,感覺就是不一樣。
我平時上網在論壇上的網名是“璦琿王平”和“愛輝王平”,並寫了一些有關愛輝的文字,發了許多有關愛輝的圖片。我要透過網路讓外地的朋友也瞭解愛輝,尤其是小鎮愛輝今天的新面貌。
祖國富強了,家鄉也似乎總迴盪著一組和諧優美的旋律,讓咱的父老鄉親兄弟姐妹們常常露出愉悅的笑臉來。
我的舊居
我的舊居
王平
2008年9月5日,天有些陰,並下了兩氣兒淅淅瀝瀝的小雨。親朋好友們幫我將傢俱等從小白樓搬到了新買的平房。江邊兒小白樓西數第二家已不再屬於我,它將同整個樓房一起等著公家的拆除。
我們一家是1996年9月搬進小白樓的,那時仍屬於“公房”,第二年便參加了房改。我們一家在小白樓住了十二年,是我二十五歲到三十七歲這段時光。這是一段美好的時光,有艱辛,有快樂,有煩惱,也有成功。
剛搬進這座燒火樓的時候,爐子不好燒,毛病出在煙囪上,父親便幫我修煙囪。那時女兒剛一歲多點兒,我們忙著的時候暫時忘了看護她。她便從屋裡走了出去,從西面的樓梯滾了下去,恰好被她爺爺接住。沒受一點兒傷,有驚無險。可三樓走廊的鐵欄杆的縫隙比較大,我一直害怕女兒接近它,這種擔心一直持續了五六年。
那次安裝室外天線也挺險的,趕上一個颳大風的天氣。四表姐夫幫我做天線,做好後準備往樓頂安。樓頂就是我家的房頂,我家住在頂樓三樓。木梯搭在“雨達”的邊沿本來就挺危險的,還被風從三樓刮到了地面。幸虧沒有人經過,否則準惹了禍。
剛住進白樓的時候,最大的麻煩是房蓋兒漏雨。這座小樓的樓頂四周是“女兒牆”,蓋兒是油紙和瀝青做的,聽人說應該是“三紙四油”,可肯定是偷工減料,達不到標準了。雨下得稍大些,稍長些,棚頂便開始漏雨。一天夜裡,雨漏得太多,我和妻子一宿擦了好幾次地板革,水還是漏到了二樓。雨從我家管兒燈的進線口直往下滴,我踩了飯桌去擦燈上的雨水,結果把飯桌的一條腿還給踩壞了。二樓的大爺擦完地往外倒水,風一下把門給關上,鎖住了!害得他穿著背心和褲衩半天才進去屋。晴天的時候,我便從市裡買了瀝青塊兒,也就是人們說的“臭油子”,學著鄰居的做法將其裝進鐵桶,然後用木架吊起來,底下燒上火,一點點地烤化瀝青。瀝青熬好後,將其用繩子吊到房頂,澆到漏雨的地方。這樣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每年都如法澆瀝青,每年都仍有漏雨的地方。直到2001年6月,才修上了鐵瓦蓋兒,修的時候並沒有動“女兒牆”,所以雨水仍不能很好地往地面排,仍有少許地方漏雨。
住燒火樓,往樓上拎煤拎柴自不用說了,就怕冬天下水道凍了,得一桶桶地往樓下倒水。更怕2、3月份的時候自來水凍了,得往樓上挑水。有一年自來水凍了,差點兒挑了半年的水,這樣的時候幸好不多。
住小白樓還怕看不好自來水,妻子有兩次都把水漏到樓下了。2005年12月初的一天,一向謹慎的我,早晨開完自來水龍頭便忘關了,之後去了鄰居家幫包餃子。10點多鐘居然來水了(平時只早晚供水),把二樓鄰居家“淹”夠戧,可做了一件“害人害己”的傻事。雖然鄰居只讓我出了一多半的刷牆費用,仍覺心裡頗過意不去。
住小白樓雖有許多煩心事,更有許多讓人難忘或留戀的地方。小白樓總共三層,一層六家,共十八家,大家相處得都挺好。每逢包凍餃子的時候,總能挺容易地找著幫忙的人。我樓下的關姨,三樓的羅嬸都是幫著和麵、和餡兒的主力。
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