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02部分

其主要內容包括:廢除了元朝的御史臺,改設都察院。都察院設左右都御史為院長官,另設左右副都御史,左右僉都御史為副貳。全國共有110名監察御史,秩正七品,分掌十三道。(每一道相當一省)洪武十六年(1383),朱元璋提高了都察院的級別,將左右都御史封為正四品,左右僉都御史封為正五品。第二年,他又進一步將都察院改為正二品衙門,與六部尚書衙門品秩相齊,左右都御史與六部尚書合稱“七卿”。

朱元璋將都察院都御史職責明確為:“專糾百官,辨明冤枉,提督各道,為天子耳目風紀之司。凡大臣奸邪,小人構黨,作威作福亂政者劾;凡百官猥葺、貪冒、壞官紀者劾;凡學術不正,上書陳言,變亂成憲希進用者飭。遇朝覲考察,同吏部司賢否黜陟。大獄重囚,無鞠於外朝,偕刑部考察大理讞平之。其奉敕內地,拊循外地,各專其敕行事。”(《明史?明官志二》)由此可見,明朝所設都察院是將紀檢、組織、公安、司法職能集於一身。

張準對貪官汙吏同樣的痛恨,恨不得將他們剁為肉醬。但是,張準同樣知道,要防止貪汙**,最有效的途徑,還在於監督。因此,建立監督機制,是十分必要的。法務部的監察司,職能就是監督。

法務部的總負責人,張準準備讓張慎言兼任。張慎言本身就擔任過刑部侍郎,對法律條文有很深的理解。虎賁軍的法律,在原來大明律的基礎上,進行增刪修改即可,完全沒有必要另起爐灶。

工務部主要負責各項工程建設,下屬機構完全照搬朝廷的工部。張準準備讓週一鳴負責這個部門。週一鳴是高弘圖的弟子,算起來,和張準應該是師兄弟。週一鳴最大的特點,就是頭腦靈活,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強。當然,工務部負責太多的工程建設,有油水的地方實在是太多,張準決定讓監察司全程跟進。

有了大都督府以後,原來的生夏宗,就成為純粹的政黨了。這也是張準希望的。生夏宗應該是純粹的政黨組織,完全掌控在自己的手上。政黨內部,只有自己最親信最忠誠的人。好像張慎言這樣,即使有能力,暫時也不會加入生夏宗。因為,他還無法完全將朝廷割捨掉。

十月二十日,張準正式公佈了大都督府的改革方案。沒有誰有異議,順利推行。於是,有關的各項決議,都順利透過。自此,虎賁軍大都督府就成為了萊州府、登州府、安東衛、東江鎮等地的最高統治機關。浮山城,也因此而成為虎賁軍控制地盤的統治中樞。

改革方案公佈的當天,劉寶玉送來了十月份的秋收資料。

十月份,虎賁軍控制區域,水稻獲得大豐收。收穫的水稻面積總共是三百多萬畝,按照每畝平均產量兩石計算,總共收穫糧食六百多萬石。賦稅收入是六十多萬石。除了水稻之外,紅薯、玉米、土豆的產量,也相當的不錯。從萊州府到登州府,到處都充滿著一片豐收的喜悅。

“數字準確嗎?”張準抑制住內心的興奮,沉聲說道。

“我已經反覆核准過了。”劉寶玉謹慎的說道。

“好很好”張準滿意的點點頭。

有這麼多的糧食,足夠對付韃子了。

【今天的第二更送到求推薦票求月票】

第536章 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

第536章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

(0536)

按照張準的估計,韃子的第三次入寇,肯定會被明國北部造成極大的破壞。在去年的第二次入寇以後,明國北部地區的生產力,就還沒有恢復。加上天氣一直乾旱,糧食歉收已經成為定局。即使是僥倖活下來的人,也要考慮是否能夠度過這個難熬的冬天。朝廷的救災能力,就如同它的戰鬥力一樣,根本不用指望。

自身的糧食供應不足,官府的救災又不力,加上韃子可能到來。明國的北部,極有可能爆發難民潮。難民潮的方向,只能是向南,一直向南到越過黃河為止。河南剛剛經受過戰火的蹂躪,別指望當地能接受多少的難民。只有山東暫時還算是比較穩定的,尤其是山東的西部三府。

一旦大量的難民湧入山東,必然會給山東帶來巨大的糧食壓力。以朱大典的個性,肯定是將這些難民趕向張準的領地。張準現在的確需要大量的勞動力來充實登州府和萊州府。因此,他是不會拒絕這些難民到來的。高弘圖初步估算了一下,可能會有五十萬左右的難民到來登萊兩府,虎賁軍需要大量的糧食才能接濟他們。

十月的糧食大豐收,正是為此做準備。除了每畝地四十斤稻穀的稅收之外,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