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樣的情況下,那些不甘只發前人之言的歷史學者,自然就拿著這些“黑點”,大肆宣傳,反主流地觀點,總能給其帶去極大聲望。
比如說,拿著秦檜家人編的《岳飛史》,以岳飛情商太低,攪入立儲之事來搞事,在那些描述裡,岳飛簡直就成了唯唯諾諾的權臣,宋高宗反而成了穩重大度,整天散發王者之氣的賢君。
冉閔就更不用說了,其評價達到了兩個極端。
在網路上,冉閔釋出《屠胡令》,是延續漢家血脈的絕世神將,堪稱千古一人。
而在一些專家口中,他因為當初也曾殺過漢人、投靠異族拜其為父、後又反叛的緣故,被批判得一文不值,尤其是《屠胡令》,更是被抓出來狠批,一邊說歷史上沒有這玩意,一方面又拿《資治通鑑》裡的記錄說事,說冉閔誅殺胡人,其中有濫殺無辜。
普通網友哪裡能鑑別真偽,常常為這些“科普”所迷,年青時或許會相信網上的《屠胡令》多一些,年長些的,理智上就更願意相信那些磚家的話了。
事實上,在那個胡人比漢人還多的年代,又哪裡容得下正人君子的存在,在那個年代的每一個人,都不可能保持自己雙手的乾淨。
《天地》中,林牧再現了這一方面的歷史。
以《資治通鑑》為依據,爭議最大的《屠胡令》,確實是沒有網上那篇著名的文章的,應該是後人所編。
但這件事情確實存在。
當時,冉閔擒住石鑑,向鄴城城中傳信:“叛亂已經除了,良善的人沒有一個參與這些事情。從今天以後,凡是和我們同心的人留下,不同心的人想去哪裡悉聽尊便,我命令不再關閉城門。”
於是,方圓百里內的漢人(中國人)全部進入鄴城,而離去的胡人、羯人則把城門堵滿了。
很明顯,胡人不願意為冉閔所用;而在原本中原的百姓那裡,冉閔的聲望則是強盛到了極致,都相信他。
冉閔看到這樣的情況,就在宮廷內外發布命令:“凡是斬掉一個胡人的腦袋,並送到鳳陽門的漢人,文官可以升官三等,武官全部都被任命為牙門將。”
傳令一發,一天內就有好幾萬胡人被殺。
而冉閔更是親率漢軍,誅殺胡人、羯人,無論貴賤、男女、老幼全部都被斬殺,殺了20多萬,堆在城外的屍體,都被野狗豺狼吃掉。
而在四方邊界駐軍中的胡人、羯人,冉閔則是命令軍中漢人將帥,把屬下的胡人、羯人全殺掉,以至於鼻子高一點、鬍鬚多的人,大半都被濫殺而死。
……
這,就是《資治通鑑》裡的“屠胡記載”了,處於《晉紀二十》,很容易就能找到。
林牧在《天地》中展現的,就是這樣的情況。
範永年看到這些後,更是不知道怎麼去評價林牧這個人。
一頁書反感滿清,使勁地黑清,範永年能夠理解,為康熙那些皇帝說的好話,比如說“治天花”這樣的功績,範永年也可以理解為“瑜不掩瑕”,沒必要遮掩。
但那個爭議最大的“冉閔”,竟然也這樣客觀地介紹?
從這些記載中看,冉閔當然不是聖賢好人,在他最初投靠石家時,就曾殺過數萬漢民,這一點,確實無疑。
他屠胡的事情,同樣真實存在,有濫殺無辜的,但對於當時“胡人多過中國人”的情況來說,卻又是功大於錯,客觀上,為延續民族血脈,做出了貢獻。
畢竟,當時的異族,那是真的兇殘、殺人、吃人、為了打獵就把河北搞成原始森林,那是真正的民族危亡之刻!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胡人、羯人裡,有許多可以說是歐洲人,並沒有都融入進了後來的中國。
在這樣的情況下,冉閔做出“屠胡”的舉動,無論是從當時,還是從現代來說,對於這個民族來說,都是一件大功。
只不過,在這樣的大功映照下,冉閔身上的“黑點”自然也就更加引人注意,隨便哪件拿出來,發生在別的英雄身上,都已經足以讓其身敗名裂。
這樣充滿爭議的冉閔,即使是《資質通鑑》也無法定論,以至於主流教科書,都不得不將他忽略。
如果非要確定的話,那以一個歷史讀者的目光來看:冉閔是那個扭曲年代中,一個扭曲的民族英雄。
……
沒有答案!
範永年沒有從《天地》中的冉閔身上,看到林牧對於這個人的答案。
他只看到了《資質通鑑》上的那個冉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