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忽必烈的承諾,可以想象的到,這個“宰相”,與先前那些降臣的宰相,完全不在一個數量級。
面對勸降,文天祥曾經冷言諷刺,曾經痛苦悲傷、曾經絕望欲死,但在這最後忽必烈的招降下,他的情緒,似乎出人意料地平靜:“文天祥既受宋恩,忝為宰相,如何能再事新主,唯願一死!”
忠貞之士,莫過於此!
即使是滅國無數,自視極高的元朝開國皇帝忽必烈,在這樣的文天祥面前,依舊是平待相待:“好男子,惜不為我用!”
公元1283年,一月九日,文天祥在刑場上,向百姓問明瞭方向,面南而拜。
隨即,他索取紙筆,寫下詩歌:
“昔年單舸走淮揚,萬里逃生輔宋皇。
天地不容興社稷,邦家無主失忠良。
神歸嵩嶽風雲變,氣入煙嵐草木荒。
南望九原何處是,關河暗淡路茫茫。”
隨後,從容就義,死亡在他的眼裡,彷彿回到家鄉一樣的喜悅、輕鬆。
……
林牧一直不明白,為什麼那些刑場之上的犯人,會被允許其寫詩,並且留傳下來。
這樣的疑惑,在文天祥寫在自己衣帶上的遺詩面前,獲得了答案。
在其夫人歐陽氏為其收屍時,在文天祥的衣帶上,發現了一首詩句。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而今而後,
庶幾無愧!
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瀛島重臣,南美百姓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這句話是文天祥說的?
林牧聽過無數次這話,但沒在意過其出處,以為只是其他儒生講的假大空話,渾沒想到這竟然是文天祥的遺詩,尤其是最後一句“而今而後,庶幾無悔”這句,從那字裡行間,彷彿就能看到他臨刑前的淡然、平靜心情。
時窮節乃現,一一垂丹青。
一個人,用一生去寫一首《正氣歌》!
越是瞭解,林牧甚至都越是開始震撼,甚至是無法置信地懷疑:天下,竟真有這樣的聖賢?!
孔孟莊老、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