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8部分

爺時期的東晉官員,那時候應思遠做太守的時候,東晉都還沒有成立,成立的時間已經在應思遠調到朝廷裡去的時間了,我當然明白了應思遠這個人,對於我個人是需要注意的,畢竟他是古代常德的一個官員,而應思遠最後調動到都城裡,對於東晉開國是有過參與的,其中發生什麼事情,我當然要追查,要不然我憑什麼作為調查東晉年代產生罪惡動機的線索。

此刻餓著肚子,周仲孫倒是想起應思遠,我有些想移動到周仲孫身上,知道他此刻為什麼說出應思遠,可是我剛才移動到看守身上,已經傷了陰氣,暫時不能移動了,只要聽著周仲孫接著繼續說。看守便不斷地問,故意做出聽不懂的樣子詢問周仲孫,周仲孫先是說了一堆東晉朝廷君臣到他這個世代官員身上,如何的勉力勸農。我一聽明白了,這是還在給自己臉上貼金吶,以為看守沒有文化好糊弄是不是?大概這個傢伙又要想逃跑的主意了。我哪裡那麼容易給他打發,看守繼續聽周仲孫糊弄,勸農就勸農吧,說說看怎麼一個勸農法子了,周仲孫要是真的有貢獻,我還希望是的呢,要不然李焉一夥兒?冤枉了好人不是。

中國一直就是農業大國,勸農的經驗應該很多的,只有在戰爭年代,勸農是貢獻最大的,這樣的人往往是值得懷念的古人,就算到了現代,現代人哪個又不是要衣食父母的,難道就不要勸農麼,只是現代人認為自己的功課比較多,動不動這裡那裡的專案,不過,對於農業的重視那是自古未聞的,古代哪裡有不收農業稅的,前面不是說周仲孫交待《司馬法》,說是稅是用來支援工商業發展的,現代社會可以相反,用工商稅收來支援農業的穩定。

這一說到勸農,我就想到很多,很多都是關於古代如何指導農業生產的學問,看來還是要複習複習為好,?把精華當作了糟糠扔掉了。周仲孫為什麼要說到應思遠呢,我本來就非常想聽到他怎樣說應思遠,這傢伙今天是餓昏頭了怎麼的,居然說他還記得當年應思遠曾經給司馬睿上奏,奏書中說:“夫一人不耕,天下必有受其飢者……”,嘿嘿,我一聽這話開頭說得真好啊,少了一個人種田,就會有跟著餓肚子的,看著周仲孫餓肚子的樣子,好像是有些悔意在臉上,這才像話,周仲孫接著對看守說出了心裡的話,說他爺爺周撫當年,要是不去帶兵打仗,專心在老家江西專門指導種田,今天周家的後代就不會在山林裡餓肚子了,到了寧州益州,要是心裡有當年的事情,也不會放任各個部族的生產而不管。周仲孫還說,他一直以為現代就不是勸農的年代,別人都在投機倒把,他幹嘛要勸農,勸農沒有任何好處,現在才知道好處在哪裡了。

不過周仲孫的表情接著又有些變樣,我從看守的眼裡捕捉到他眼神的細微變化,這是說明他心裡還知道一些應思遠?的事情,經過分析,我認為這是當年應思遠和陶侃還有周撫這個第二代之間打交道的往事,透過父輩轉移到他這裡來了。看守居然也有表示,看守雖然是班家部族獵手那又怎樣,他同樣也有父輩的經驗傳下來,看守說當年周家居然教導班家部族壞習慣,原來部族每次採摘桄榔果子做麵粉,都會很嚴肅,心裡對大自然賜予的事物心存感激,可是到了周家傳播迷信思想,說採摘就不用做儀式了,民以食為天麼,看守並不知道這是周家上代坐下的錯誤教導,可週仲孫這活兒是特別飢餓了,居然主動承認這是他周家的引導,桄榔樹的祭祀就這樣沒有了,可是很多桄榔果子做的麵粉等所有產物,都給周仲孫巧取豪奪吃到肚子裡或者使用了。周仲孫還說他特後悔,要是加以重視,扶持山地人養殖奶牛,豈不是不會有今天,山地奶牛不好養,部族主要是沒有經驗不會養殖,周家在益州又很多農戶懂得養牛的,可是他們不派給寧州部族,奶牛和耕牛也有所不同,周家本來可以從秦州那邊弄到奶牛過來的,可是他們弄到了不給寧州部族。

看守看到周仲孫有所交待,還想繼續讓他說奶牛的事情,他不是交待他周家和秦州部族的事情,那可是與氐族的事情,這可很吸引。除了秦州,還有就是梁州雍州了,尤其是雍州,雍州一直給後趙國石勒的軍隊佔領,可是石勒的軍隊也和前趙國劉曜一樣,兔子尾巴長不了,所以周家要從北方獲得奶牛,其實並不太難,雖然是不同國家,只要他們有心生產,去做交易那是大有可行的。周仲孫卻不願意接續說奶牛,他要說金銀銅鐵錫,說到寧州各郡那個縣裡有礦場,這可是大事,我趕緊運氣,讓看守集中精神,我也高度集中了精神,聽他說些什麼出來。

怕他不肯說,我故意藉著看守的嘴說,這時候吃的都沒有,說什麼金銀銅鐵有什麼用處,能吃到肚子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