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聲不是蜀國的後代而是吳國的後代,是他周家祖上開始進入了四川。這個周家的祖上不是別人,正是周仲孫大人的爺爺曾祖爺爺。周仲孫大人的爺爺叫周光,當年他曾祖爺爺和爺爺都恨的王家的,叫王敦。恨是恨,怕是怕,可是周訪和王敦的關係卻很不錯,因為王敦那時候是周防的上上級,周防跟著親家陶侃,以陶侃作為上級一段時間。
周家發家在吳國舊地,那地方如今給讓桓家的人佔著了,那地方是哪裡呢?周仲孫大人當然記得非常清楚,和他的上級陶侃是一個地方的,兩人老鄉。好像是廬江尋陽郡,這個地名非常重要,就是在今天的江西省九江市,除了九江市,還包括長江北岸九江市對面的地區。發家只是初期,他家是怎麼一步步從軍隊混出來的,這個除了周家的人,只有周仲孫大人自己最清楚,周家的人在江西發家,發達卻是在四川。他一家欠下的事情多了,要說一樁就足夠他家害怕厲鬼上門來附上身。
陶侃做周防的上級,後來陶侃出走廣州做刺史,周防卻不久便去世了,然後他兒子周撫和周光後來都跟了桓家的人。周防和王敦又不是同一級別的人物,他們之間有恨,周防和王家的手下卻也有見不得人的交易和買賣。王敦害怕周訪成為王敦,就是成為陶侃他都提防著,而周訪一個勁頭地就是要做王敦,當然,他要先做陶侃。
可是周防年紀比陶侃小十歲,但是他死得卻比陶侃早,早了大約十三年吧,所以沒有成為陶侃那樣的最後是叫都督,他也不錯,而且兩個兒子都蠻有成就的。另一個事情是周防請求和陶侃做了親家,他女兒嫁給了陶侃第二個兒子陶瞻。
雖然是當年的事情,可是周大人卻因為祖上有訓,記得非常的清楚。當年陶家與周家的那關係,同他與桓家目前的關係差不多,他就是這樣認為的,陶侃做荊州刺史沒有坐穩,可是同樣是他周家,也沒有達到作為荊州主人的目的。
在四川,把人殺了以後,把腦袋送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去邀功。這年頭石灰粉不是沒有,周家的人把人頭放在石灰粉裡面送到很遠的地方,怕的是人頭髮臭,人頭送出去就是功勞,人頭不要,功勞卻不能不要。
周家祖上最怕的姓丁姓華的人,卻不是四川人,那是周訪在江西做的事情,從江西做到四川,周防在江西做,他兒子在四川做。
周防兒子在江西的時候送出去人頭沒有?這等事情周大人一天到晚守著家裡的秘密不敢說出去,一說出去就會白天有鬼上門,說出去就會晚上有仇人來尋仇。
這年頭,周大人曾祖爺爺和爺爺這等人物,死了是有個名號的,皇帝給的,非常重要的名號,他曾祖爺爺的名號叫做“建成定公”,公爺,和桓家大都督生前是一個等級的,周訪死後的稱號比秦國的侯爺呂光還要大,這時候秦國的侯爺呂光還沒死,所以呂光此時的名號比周大人曾祖爺爺死後的名號低一個等級。等級多重要啊,這年頭說來說去都是等級,等級決定一切,周大人哪裡會不重視曾祖爺爺留下的等級呢。爺爺的等級也不低,爺爺的上面還有一個大爺爺,因為周防的兒子,周撫是哥哥周光是弟弟,周仲孫是周光的孫子,所以周撫是他大爺爺。最開始進入四川的,是周撫跟他兒子周楚跟著桓溫做手下。後來周光,也就是周楚的叔叔,才進入哥哥跟著桓溫打下的地盤到了蜀國,因為周撫在那地面上非常需要人,而周家好不容易在成都站定了,所以不肯讓讓別人來成都做主。
周大人一家對於五銖錢,各種各樣的五銖錢可是都十分熟悉的,這要打個比方也是不合適的比方,現代只有銀行裡工作過的接觸外匯的人才能接觸萬國貨幣,普通老百姓,能夠認識其中幾種都已經非常難得。現代老百姓除了學說話學了外語,還得學認錢,這樣說就和對認識五銖錢的事情差不多了。不是一般人能夠什麼五銖錢都認識的,這樣說可能會有錯覺,以為能夠認識各種五銖錢的傢伙在這年頭可都了不起在,周大人家裡去已經不是。
開始不是這樣的,開始周大人一家,從周訪開始,確實可能有過正確認識,他們畢竟知道的比平頭百姓多。當年周訪老先生生活在吳國,在江西境內,他怎麼認識其中手段的,說起來可是一段歷史。
吳國有吳國的五銖錢,到了晉國又有晉國的五銖錢。司馬皇帝和王敦家的爭鬥就與晉國的五銖錢有關。和王敦一起與司馬皇帝爭半壁江山的人裡面,有一個叫做沈充的傢伙,這傢伙是認識五銖錢而又利用他做大事的一個,他充分發揮了自己幫著王家一起代替皇帝發行五銖錢的作用,他發行的五銖錢今天還留下名字,就叫做沈充五銖錢,別名又叫沈郎五銖,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