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實心的金磚。這裡的每一個細節都經過了工匠們們反覆琢磨,可以說這裡象徵著大明帝國輝煌的過去,也代表著掠奪過全世界的大明帝國曾經的強大。
這裡位於紫禁城的中軸線上,也是這座宮殿裡曾經的最高建築物。只不過天啟皇帝改革之後,紫禁城裡還有整個京師修建的高層建築越來越多,現在這裡已經並不是那個不準超越的高度標準了。
可是這裡依舊是全世界都不敢小覷的權力之巔,代表著一個舉足輕重的龐大帝國。更何況這裡確實也是一個奢華到極致的建築標杆,每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裡,都擺放著來自世界各地最精華的藝術品。
現在,這個並不算寬敞的皇極殿外面,站滿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軍人還有官員,他們中間的每一個都代表著強大的權力和地位。現在這些在大明帝國各地代表著權威的封疆大吏們,無一不低著腦袋,站在那裡等待著自己的新君主走到那個代表至高無上的椅子前。
而這些封疆大吏的身後,是穿著各色服裝的外國大使們,有最近才剛剛和大明帝國建立了外交關係的美國,有歐洲老牌強國英國。加上法國還有德國以及莫斯科公國,這些大使們也都心思各異的站在那裡,等待著未來代表著大明帝國的那個男人,走上那個神聖的位置。
德國大使漢納森站在屬於自己的位置上,斜過頭去悄悄看了一眼有些趾高氣昂的英國大使約翰,而這個已經年過60的英國大使面無表情的站在那裡,彷彿是一尊塑像一般,一動不動。法國大使和美國大使站在一起,兩個人也沒有說話,只是低著頭等著需要他們配合的瞬間。
莫斯科公國的大使身邊是的位置,原本是日本代表應該站的位置。雖然西方很多國家都已經承認了日本脫離大明的事實,可是在外交關係上,大明與日本之間一直沒有互相承認過,所以之前朱長樂登基大典上,日本使節是以代表的身份參加的。但是大明和日本之間簽訂過一個停戰協議,所以才有了前些天宣戰的程式。
“時辰已到!請太子殿下登基!”站在一旁負責此次登基大典的禮儀官看到了提示,準時在太子朱牧走到了皇極殿的時候,扯著嗓子高聲的唱和道。他的聲音是給文武百官的一個訊號,在這一聲唱和之後,所有的文武百官都要下跪,行一次大禮恭請新的皇帝陛下登基。
果然,一排排的大臣們開始屈膝下跪,不過和古老的跪禮不同的是,這些人前面都已經備好了柔軟的墊子,這讓他們在行禮的時候,更舒服一些。跪在地上之後,這些大臣們同樣唱和道:“請太子殿下登基!”
朱牧聽到山呼,在四名勸進的大臣簇擁下,走到屬於他自己那個位置上,然後面朝大臣們宣佈免禮,於是大臣們對著新皇帝陛下跪拜時間最長的一次禮儀就此結束。而之後除非有國禮慶典或者犯大錯者,這些大臣都不用跪拜只需彎腰鞠躬即可。
外國的使節們也是需要跪拜的,即便是大明帝國從未佔領過的英國,也要在這場登基大典上跪拜慶賀,這是當年《明英停戰條約》規定的內容之一,而這個條約也一直被英國國君視為奇恥大辱。
當然,這也是為什麼英國會在亞洲全力扶植日本的一個重要的原因。日本的快速崛起,離不開錫蘭和英國兩者在背後的支援,同樣金國的叛亂,也和這些國家在背後搞鬼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
不過大家還是隻表面上維持著相應的關係,雖然貌合神離卻又輕易不扯下那最後一塊遮羞布。誰都知道在大明帝國強盛的時候,在普魯士還有法國也沒有給歐洲的這些國家留過半分面子。
看著門外跪拜下去的中外臣使們,朱牧終於聽到了那一句代表著禮成的呼喝。現在他已經是這個帝國合法的君主了,一直到他停止呼吸,他都是這個帝國的代表,是這個帝國裡最有權勢的那個人——至少,表面上是。
61看客
就在大明帝國的京師正在慶祝他們的皇帝朱牧陛下順利登基,成為新的帝國首腦的時候,遙遠的遼東前線上,王珏的眼前正在爆發著一場慘烈的爭奪戰。
一輛裝甲汽車已經被擊毀在了盤錦城外的叛軍防禦陣地上。而更遠一些的位置上,新軍士兵正在鐵絲網下緩慢的匍匐著,試圖接近並且摧毀一個正噴射著火舌的敵軍機槍陣地。
盤錦附近金國士兵的防禦陣地被明軍壓縮到了極小的範圍之內,留守的這些金國士兵們卻在後撤的時候,看到了讓他們心中恐懼的一幕。
從大窪附近合圍過來的明軍士兵,竟然在陣地前面豎起了一排巨木,然後在上面吊上了日本戰俘的屍首。這恐怖的畫面嚇